肝良性肿瘤
肝良性肿瘤在原发性肝肿瘤中占5~10%,可起源于肝实质细胞、胆管上皮或血管,偶由骨胳、肌肉、软骨或其他成分组成。种类繁多,病因未明,部分可为先天发育异常。中年人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1:5。一般并无症状,肝脏肿大,可触及肿块。肝功能试验多无特殊。X线(血管造影等)、放射性核素和超声检查有助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确诊需有病理学证据。手术切除是根治方法。一般预后良好。
肝良性肿瘤包括: 实质肿瘤——肝腺瘤、胆管腺瘤和混合性肝细胞胆管腺瘤; 脉管瘤——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和其他良性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畸胎瘤等。
(1)肝腺瘤: 又名肝细胞腺瘤,多见于长期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原理不明。本病偶见于儿童和幼婴。主要症状为肝区不适或疼痛,有时肝脏可扪及巨大肿块。服避孕药的患者每在月经期出现症状,甚至出现腺瘤破裂,腹腔内出血和休克等情况。提示肝腺瘤的血管,在月经期内具有类似子宫内膜血管的反应。肝腺瘤常为单个,但亦可多发。肝腺瘤色泽较正常肝组织淡,边界清晰。肿瘤大小不等,直径自2~20cm或更大。因腺瘤发生退行性变化可致坏死、部分纤维化和出血,也有脂肪变性或含胆汁。鉴于肝腺瘤有破裂出血和癌变可能,宜采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2)肝血管瘤: 是内脏血管瘤和肝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较多。女性多于男性。肿瘤常为单发性,多位于右叶,约1/10病例呈多发性。部分肿瘤有蒂。切面呈圆形或楔形,色暗红。肿瘤外被纤维膜,有时包膜可钙化。显微镜下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多数病例因肿瘤较小而无症状,常在剖腹或尸检时发现。肿瘤较大时可有腹胀、腹痛和上腹肿块。有时出现胃肠道受压移位的症状。肝脏被广泛浸润时可有腹水、黄疸、突然剧痛可因血管瘤中血栓形成或肿瘤破裂出血所致。有些病例在肿瘤部位听到血管杂音。肝功能试验结果一般正常。腹部X线检查可见肝肿大或钙化灶。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和血管造影有明确诊断意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导致出血危险,应予禁忌。位置浅表而有症状者应予肝叶或部分肝切除。
(3)肝淋巴管瘤: 在临床上难以确诊,肝活组织检查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淋巴管通道,衬以内皮细胞。较大者呈囊样,其壁可纤维钙化。
(4)肝纤维瘤: 多见于老年。腹部因肿块而胀大,偶有腹痛。肿瘤直径可达20~30cm。肝外形不规则,可见肿瘤呈乳白色小圆形肿块凸出表面,质地坚硬,有包膜。显微镜下为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交织成索。
(5)肝脂肪瘤: 多见于40岁以后,尤其是女性肥胖者。患者常伴糖尿病、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肿瘤大小不一,直径1~10 cm不等。右叶多见。肿瘤有时带蒂,包膜完整,外观黄色,偶见钙化。显微镜检见肿瘤由脂肪组织组成。
(6)肝平滑肌瘤: 生长缓慢,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全身不适。肿块巨大,呈结节样弹性组织。有包膜,切面黄白色。显微镜下为纺锤样细胞交错成群。宜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