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
凡肝脏疾病用一般方法长期难以确诊时可进行肝穿刺以取得肝组织作活体检查,但有严重出血倾向,重度黄疸,右侧胸腔或其他脏器有急性感染,全身情况差者均属穿刺禁忌。肝穿刺有一般肝穿刺、套管针穿刺,分叶针穿刺和快速穿刺,其中以快速穿刺较为安全。
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如有异常应先纠正。并应测患者血型,备血以作紧急输血用。术前一阶段嘱患儿反复练习吸气,呼气及屏气等动作,以取得检查时病孩的合作和配合。病孩取仰卧位,右臂上举,可选右腋前线第8或第9肋间隙或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或肋缘下胸骨右旁肝实音区。穿刺点确定后局部涂1%龙胆紫作皮肤标记。按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先用手术刀切破局部皮肤或用皮肤穿刺锥在皮肤上穿孔,然后于局部将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0.5~1.0cm,并注入生理盐水0.5~1.0ml,以保证针头通畅。然后接上20ml注射器,于刺入肝脏前,先将注射器针芯拉至5ml刻度处以造成负压,此时让病人先深吸气后屏气片刻 (幼儿不能屏气则于吸气末) 迅速将针向肝脏刺入,直入即直出,此动作应于一秒钟内完成,针头不能摆动。拔出针头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若不出血,用多头绷带扎紧,并用沙袋加压。术后应卧床24小时,术后每15分钟观察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如无变化,二小时后改为每一小时观察1次,4小时后去沙袋,8小时后改为每4小时观察面色、局部创口有无渗血以及血压、心率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内出血。如术后局部疼痛明显,应仔细检查,需排除气胸,胆汁性腹膜炎等。
取出的肝组织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送病理切片。如需作糖元染色者,标本可放于酒精溶液内固定。需作电子显微镜检查者用2%二醛卡古丁液固定2小时后取出,再放入pH7.41的卡古丁缓冲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