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黄疸
肝性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障碍主要发生在肝细胞内,血液中可见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肝性黄疸多由于先天性或家族性肝细胞代谢缺陷引起,包括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和转运障碍(胞浆Y、Z蛋白减少),葡糖醛酰移换酶不足或缺乏所致的结合障碍等; 常见病因有Gilbert综合征、新生儿黄疸、Crigler-Najjar综合征。某些药物如溴磺酞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黄绵马酸、胆囊造影剂能置换和排斥胆红素而与胞浆Y、Z蛋白联结,也可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肝性黄疸主要由于肝细胞排泌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由于单纯排泌结合胆红素和嗜胆染料 (如溴磺酞钠等) 障碍引起的见于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由于结合胆红素排泌障碍和(或)肝内胆汁淤积(胆汁排泌障碍)引起的见于Lucey-Driscoll综合征、复发性妊娠黄疸、各种病因的肝炎、肝硬化和其他肝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