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肌酐及肌酸测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肌酐及肌酸测定 肌酐及肌酸测定肌酸是由甘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在肝内合成后释放入血,约98%分布在肌肉,小部分分布于神经组织。在肌肉中,它在磷酸肌酸激酶的作用下,与磷酸形成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作为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它由肾小球滤出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吸收,故尿中排量极微。肌酐是肌酸在肌肉或神经组织中脱水后所产生。进入血中的肌酐经肾小球滤出后,几乎不再被肾小管吸收。正常情况下,其排泄量基本不受日常食谱和尿量的影响,而与肌肉的总重量有关。这种由身体代谢而产生的肌酐称内源性肌酐(或内生肌酐);外源性肌酐是由膳食摄入的肉类中的肌酸转变而来,如食肉过多会增加血中肌酐浓度。肌酐测定分比色法和酶学法两种。前者是利用肌酐与一些试剂作用后所产生的呈色反应测定其含量,这些试剂有苦味酸盐、萘醌、硝基苯甲醛、二硝基苯甲醛及Nessler试剂等。比色法比较简便,试剂易于获得,但因有些物质也呈同样的显色反应,故特异性较差。后法是利用肌酐酶与肌酐作用生成氨的原理,通过测定氨量计算肌酐量。此法特异性虽高,但酶不易得到,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临床广泛采用的是以苦味酸盐显色的比色法。它是利用肌酐在碱性溶液中与苦味酸能形成红色即Jaffe反应的原理测定其含量。由于维生素C、丙酮酸、丙酮、糖等许多化合物也均能与苦味酸呈同样的显色反应,故本法测定结果并非全为肌酐。血清较全血中的干扰物质为少,即使如此,血清测定值中属于肌酐的也仅约3/4。为了除去非特异性显色物质的干扰,可用强阳离子树脂或高岭土、皂土及硅酸铝土等吸附肌酐,将其提纯后再进行测定。还可用控制反应进行时的pH法,以增强其特异性。肌酸的测定,是将标本加酸加热使肌酸脱去一分子水转变为肌酐后,按肌酐测定法进行。血清或血浆中肌酐的正常值为0.6~1.8mg/dl (53~159μmol/L),全血中为1~2mg/dl (88~177μmol/L);24h尿中肌酐正常排出量在男性为1.0~2.0g(8.8~17.6 mmol); 女性为0.8~1.8g (7.0~15.8mmol)。正常人24h尿中排出的肌酐量比较稳定,男性每公斤体重为25mg,女性每公斤体重为18mg,被称为肌酐系数。肌肉少者肌酐生成量少,尿中排出量也低。血清或血浆中肌酸正常值在男性为0.2~0.5mg/dl(15.3~38.1μmol/L),女性为0.4~0.9mg/dl (30.5~68.6μmol/L); 全血中为3~7mg/dl (229~534μmol/L)。24h尿中排出量在男性为0~40mg或0~305μmol,女性为0~100mg或0~763μmol。小儿和妊娠妇女稍高于正常值。血中肌酐升高多由于肾小球受损或肾血流量降低,前者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后者见于脱水、失血、休克、心力衰竭等,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等血中肌酐也常增加。血中肌酐减少见于严重肝病等。血清及尿中肌酸增高见于肌肉损伤、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由于从事一般日常活动和摄入一般饮食者,其血中内生肌酐维持在恒定水平,且肌酐由肾小球滤出后几乎不被吸收,故可用测内生肌酐清除值的方法来了解肾小球过滤功能及其损伤程度。内生肌酐清除值的含意是在一定时间内肾脏能清除多少体积血中的内生肌酐。其正常值为男性117±20ml/min,女性108±20ml/min。 ☚ 非蛋白氮及尿素氮测定 尿酸测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