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0年7月29日。位于甘肃省西部,南接青海。面积6674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党城湾镇。人口11000人,居民有蒙古、汉、回、藏、裕固等族。祁连山横贯南部。河流主要有党河、疏勒河。矿产有铁、煤、金、铜、锰、硫黄等。以牧业为主,草原广阔,产“蒙古羊”、骆驼、牛、马及鹿、熊、豹、猞猁、旱獭等野生动物,盛产鹿茸、麻黄、甘草、大黄等药材。建有皮革、农牧机械、电力等地方工业。交通运输、邮电、文教卫生事业也发展很快。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建立肃北自治区,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肃北蒙古族临时自治委员会,1954年改肃北自治区,1955年改今名。在甘肃省西部,南接青海。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党城湾镇。春秋战国为西戎地,汉属敦煌郡,唐隶紫亭镇,明属沙州卫,清属安西州。1936年置肃北设治局。蒙民原多牧于青海,属和硕特部,少数为札萨克图汗部和土尔扈特部人。十八世纪末始移牧安西及敦煌县境。蒋介石、马步芳统治时期,多流落到邻近各县,解放后重返肃北。居民有蒙古、汉、回、藏、裕固等族。祁连山横贯南部。河流主要有党河、疏勒河。矿藏有铁、煤、金、铜、锰、硫黄等。以牧业为主,草原广阔,产“蒙古羊”、骆驼、牛、马及鹿、熊、豹、猞猁、旱獭等野生动物,盛产鹿茸、麻黄、甘草、大黄等药材。解放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皮革、农牧机械、电力等地方工业及交通运输、邮电、文教卫生事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公路通敦煌、阿克赛。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部。1950年7月29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党城湾镇。辖5个乡、2个镇、3个居委会。总面积66748km2。居民有蒙古、汉、回、裕固等7个民族。总人口1.10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44万,占总人口的40.13%。境内耕地面积1100hm2,林地面积7313hm2,草原面积311.78万hm2。矿藏主要有铁、煤、金、铜、锰、钨、硫黄等7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熊、豹、猞猁、旱獭等5种。盛产鹿茸、麻黄、甘草、大黄等4种药材。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886元;工农业总产值2.23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20264元;粮食总产量3365t,人均粮食产量306kg;农民人均纯收入4201元;地方财政收入2316万元。1994年建成高标准扫盲县,1997年成为全省第1个实现“普九”的民族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地区西端,辖地分南部祁连山区和北部马鬃山区。总面积57632平方公里不含未定面积。人口1.12万。除蒙古族外,还有汉、回、藏等族。辖2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党城湾镇。西晋析敦煌县置昌蒲县,治党城湾镇, 属敦煌郡。后废, 地属敦煌县。1937年于马鬃山区置马鬃山设治局, 1938年改为肃北设治局, 驻梧桐井, 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酒泉专区。1950年改肃北设治局为肃北自治区,驻地迁至今玉门市赤金镇, 1953年迁党城湾, 改名肃北蒙古族自治区, 1959年改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部祁连山区山岭和河谷相间。山岭有野马山——大雪山、陶赖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等,均成南北排列,西北——东南走向,海拔在4000米以上。河流有疏勒河、野马河、党河等, 河谷宽阔,植被较好,是良好的天然牧场。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党城湾年平均气温6.3℃, 1月平均气温-7.9℃, 7月平均气温18. 5℃。无霜期144天。年降水量153.8毫米。年蒸发量2 517. 5毫米。年日照3 129小时。高山地区降水较多,可达300毫米以上。北部马鬃山区与南部地区中间有敦煌、安西二县市相隔,是一片剥蚀低山区,海拔2 000~2 500米,年平均气温3.9℃, 1月平均气温-11.8℃, 7月平均气温19. 1℃。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77. 4毫米。年蒸发量3 086. 2毫米。年日照3 278小时。多风沙,年大风日可达48天,最大风速26米/秒。全县以畜牧业为主,牧养羊、骆驼、马等。祁连山区野生动物有野牦牛、野马、野驴、鹿、盘羊、熊、豹等。矿藏有铁、锰、钨、锑、铅、硫磺、煤等。党城湾有公路与红当公路相连,马鬃山有马明、桥红公路与312国道相接。古迹有五个庙石窟、大黑沟岩画、党城湾与石包城古城址。 ☚ 柳园镇 党城湾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