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相对“只曲”而言,指同一调名、同一主题,作于同时的多首词作及其体裁。从音乐角度说,联章即同一主题、同一曲调、连续歌唱的唱辞。联章体裁是隋唐五代曲子辞的常用体裁。它产生于一定的表演形式,例如歌场踏歌的形式,大曲联遍的形式,表演唱铺叙故事的形式等。所以那些产自民歌的曲调(例如《竹枝》)、大曲摘遍的曲调(例如《伊州》)、富于表演特色的曲调(例如《五更转》、《十二时》),在唐代总是联系于联章的。根据《郭煌歌辞总编》的分类法,唐五代有这样几种联章:(1)普通联章:联章作品之间没有固定的文字联系。(2)定格联章:以时序作为重复形式来联结各篇唱辞 。例如《十二时》以“鸡呜丑”、“平”、“日出卯”等时序形式来联结,转以“一更初”、“二更深”、“形式来联结。(3)句联章:以固定位置上的相同辞句作为重复形式联结各篇唱辞。(4)和声联章;以固定位置上的相同和声辞为重复形式来联结各篇唱辞。唐代篇幅最大的一组联章歌辞是中唐僧智严所作的《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共134首,属定格联章。这一类作品中的辞句重复,有利于加深印象,渲染主题,增强形象性,适合教义宣传,故而僧侣们常用。在宋代,联章逐渐由一种曲子辞的形式而转变成曲艺形式,文人词渐不采用这一形式。例如欧阳修所作的《采桑子》“西湖”十三首联章,前有“念语”一篇。这已经是一种曲艺作品了,而脱离了一般词作的形态。它进一步说明:联章是一种同表演相联系的体载。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