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资zhí gōng gōng zīзарпл та рабóчих и слýжащих (сотрýдников)职工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1952年,中国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为68.3亿元,1978年为568.9亿元,比1952年增长732.9%,平均每年增长8.5%;200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为11056亿元,比1978年增长1843.4%,平均每年增长14.4。1952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445元,1978年为615元,比1952年增长38.2%,平均每年增长1.3%;200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8159元,比1978年增长1226.7%,平均每年增长率12.5%,扣除物价因素,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每年平均增长4.8%。 职工工资 024 职工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职工收入普遍低微,1949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过100元。建国后,情况逐步有所转变。1955年废止供给制之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以保障职工生活的安定。1956年全国统一进行工资改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分30级(后来实际只执行了24个等级),企业工人一般实行8级工资制,建筑工人实行7级工资制,某些轻工业工人实行6级工资制,商业部门的售货员实行3类5级工资制等。这一模式保持到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工资制度也有了变化。198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制度也多次进行改革。职工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中国职工工资除基本工资外,还有奖金、津贴及其他工资性收入及非工资性收入,在工资收入中所占比重十分可观。另有部分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退休人员再就业领取补差收入,使收入来源多元化。199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2960亿元,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1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收入逐年有所提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三铁” (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已被提上日程,中国职工工资将展现新的分配方式。 ☚ 劳务市场 城镇居民消费 ☛ 000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