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聋哑的康复医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聋哑的康复医疗 聋哑的康复医疗聋哑的康复医疗即听觉语言的康复医疗,是综合现代听力学、语言学、心理学共同研究的成果,而采用适当的原则、方法、措施和设备,为聋儿尽早诊断耳聋,充分利用其残余听力,并施以长期的听觉训练、语言训练或语言治疗,使患儿掌握口语交往能力,达到基本摆脱聋哑状态的一门康复科学。
由表1可知:儿童平均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dB,听力级)可影响或推迟他们的语言发展。超过40dB,即为中度聋,是配助听器的起点。对这一级耳聋患儿若不用助听放大设备,而能坚持一米内大声讲话,有可能使其中大多数跟上语言发展应有的水平。但听力损失达55dB以上的。只有尽早坚持使用助听放大设备,才有可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功能,否则绝大多数人必然成为聋哑。一些地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聋人群体中大约80%以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残余听力,与国外一些学者统计的85~90%数字非常接近,因此可知,判明聋童的听力是康复的第一步。第二步应尽早地配用适当的助听设备; 第三步应长期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 听觉语言康复措施应做到“三早”,即早诊断、早放大、早训练: (1) 早诊断: 即筛选听力障碍的患儿,应愈早愈好。一些国家为新生婴儿住院期间常规施行耳聋危险筛选测听普查,已成为制度,这就可将婴幼期的耳聋可疑者,尽早挑选出来从而保证康复措施尽早施行。新近常用的方法有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法,它是电反应(诱发反应)的一种,是利用带有计算机叠加技术的信息处理机,可为新生儿、婴幼儿进行客观听力检查。利用放大的喉音、语音以及多种玩具或简单的发音设备,筛选听力计为2~3岁以下的幼儿进行行为测听法,可在短期内确定他们的听力水平,从而便于早期采用康复措施。 (2) 早放大: 亦即尽早使用现代化助听器、听觉语言训练器等助听放大设备。一旦筛选出听力中度障碍患者就应该给予选配适合的助听放大设备,尤如对屈光不正的患者配戴满意的眼镜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保证听力中枢和语言中枢发育成长,不致废用退化,才能使听力语言康复达到应有的水平。对高频听力损失严重,高频辅音听不清,发不准辅音的患儿可使用电光显示器; 对深度聋或全聋儿童应使用可见语言训练仪、语图仪、声音强度指示器、基频音指示器、触觉振动器或触觉助听器等设备,其目的都是发挥视觉和触觉神经通路作用加快语音学习。最先进的选频器或选频补偿听觉滤波放大器,其频带通道最多可达27条,可完全根据每个聋童的具体听力损失情况给予补偿放大,从而会大大加速而又准确地使患儿掌握语言能力。 (3) 早训练,即尽早语言训练。正常儿童学会说话是由初生即开始的,每天接触各种声音刺激,通常要经过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的声刺激,才能使他认识各种声音,分辨清楚以至理解它,才能随着大脑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发育逐步建立感知和运动功能,由喃喃自语到模仿发音,到主动发音讲话,因此一旦配带助听放大设备之后,即应立即开始长期的语言训练。二者应紧密衔接。 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各国语言听力康复方法很多,例如南斯拉夫苏瓦格康复中心采用语音乐律法,主张语言语音和音乐节律并用,同时还要结合触觉、体觉和身体运动,在训练中边听、边说、边唱,配合舞蹈动作,而在游戏中学会开口讲话,很能引起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各家训练方法虽有差别,但普遍提倡多感觉途径刺激,以提高效果。一般原则为: ❶调动父母的积极性,首先教会父母随时随地要面对面地和孩子讲话,把看口形说话放在第一位,教任何一个语音或单词在看清口形的同时,尽量让他听到声音并不断地使孩子们手触摸发音者喉颈部、颊部、口唇乃至鼻翼各部,让他体会发音时的震颤感或气流大小,以纠正自己发音动作。如此通过“看话、听话、摸话”即“视、听、触”三感觉的综合,建立自己说话的能力。 ❷训练中充分结合具体人和物学习常用词的发音。随着年龄增大除了实物外,还可增加图片、文字符号。也可为他们专制一本剪贴字画本,充分结合家庭环境,家族成员(可贴用照片)和个人自身用物名称,每天能接触到的人和物,发出单音、双音以至多音节声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短到长,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重复练习发音,开始阶段多鼓励发出声音,不急于纠正,稍大时再纠正。通常耳聋稍轻的需2~3年,重者5~6年甚至10年才能初见成效。智商高并能稳定合作的语言发展较速。 ❸对全聋儿童采用全面交往法,应在康复机构内,由语言病理专家和语言矫治专家指导,配用特大功率助听器 (最大声输出可达138~148/dB),患儿感到的声音并非真正的声刺激,而是触觉、痒觉、甚或瞬间痛觉的混合刺激,经长期训练后,在大脑的相应感觉皮层中枢部位,建立起一种“触觉”编码,同时紧密地配合看话、摸话,结果便可使相当一部分全聋儿童和正常人建立相互交往的能力,此即称之为全面交往法。在训练中可加用手势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以使其充分理解、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语言。 ❹对能坚持戴用助听器,初步建立“听、说”意识者就应该尽快送入托儿所、幼儿园或学前班,每天至少有半天和健听儿童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这样做能大大加快语言发展速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❺除父母、教师努力之外,要动员全体家族成员、街坊邻居朋友们都来关心和帮助孩子发展口语,不耻笑,不歧视,并随时纠正发音,使之增强信心,勇于开口讲话。因此应向全社会进行聋人康复的科普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理解他们。 ❻在我国需要立法,为已经得到听觉语言康复的聋人解决到普小、中学和大学学习的问题,只要他们智力发达,成绩达到应有的水平,就有权利受到正常教育。
*指500、1000、2000Hz三个音频的平均阈,听力级0dB按1964、ISO标准(1969,ANSI)校准。△主要指(元)喉音音质分辨和辅音发音位置的分辨力好。+听力的主要好处在于认知和控制发音音节和音调上,以及分辨某些元音差异。○耳聋分级与H. Dovis法不同 康复疗效 为聋儿进行语言听力康复开始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最早可以从两三个月开始,但多数不易做到。一般两三岁以前进行康复效果最佳,最迟不应超过五、六岁。年龄越大成功机会越小。如果为中度耳聋,并已有开口说话能力的,可放宽到12岁前配戴助听器,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早期使用助听器和进行语言训练,是促使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得到充分发育的正确方法。英国听力学家A.Boothroyd对此所作的结论见表2。 由表2中可知: 自幼得到康复医疗的和得不到康复医疗的,其语言听力和语言分辨力发展后果全然不同。这种差异几乎对听力损失在31~120dB范围内的都显示出来了,而对于31~90dB两组聋人,给予康复医疗措施后都获得正常的语言听力,可见其效果是肯定的。 ☚ 弱视的康复医疗 口吃的康复医疗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