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聋哑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聋哑症deaf-mutism

系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致听力严重损害,造成不能学习语言,或使刚建立的听—说系统不能巩固、完善至丧失而致听、说能力丧失。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先天性为出生时就听不到声音;后天性在出生后能听到声音,但在学会运用语言前丧失听力而致。临床主要表现是双耳听不到声音,其他方面正常。治疗:可用针灸疗法,提高听中枢的兴奋性;语言训练;可用电子技术装置助听等。

聋哑症

聋哑症

聋哑症系先天因素或婴幼儿时期各种原因使双耳发生重度耳聋以至全聋,致无法学习言语或巩固和发展已掌握的言语,所造成的既聋又哑状态。它不是一种进行着的“现行”疾病,而是患者在学语前或学语时曾患有引起严重耳聋的疾病,除少数有先天性中耳畸形和重度中耳乳突炎成分者外,一般都已失去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机会。听器官本身功能缺失又直接影响到言语会话器官和言语中枢的功能,妨碍了患者获得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而言语器官本身并无疾病。我国俗语“十聋九哑”,实有一定的科学性,揭示了“哑”的实质是“聋”。但多年来,聋哑患者的“聋”常被忽视,而“哑”却成为易被人们看出的特征,因此称他们为哑子、哑巴、半语子或半哑子; 亦有因部分患者尚能感受某些强声而称其为半聋者。现代医学科学则将它归入人类对话障碍(humancommunication disorder)或言语会话紊乱(communica-tion disorder of speech) 的范畴。近30年来,在学术、教育、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普遍采用聋人来表示聋哑人。
根据耳聋发生的时间,聋人可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前者是生来即聋,后者生后听力正常,但以后由于疾病或某些意外而失去听觉功能,故也称获得性聋。耳聋的病理学基础见先天性聋、传染病源性聋、及耳药物中毒等条。
从听力学角度又可将聋哑人分为聋人与重听两种: 聋人的听觉敏度损失严重,即其听觉功能已丧失到日常生活中不起作用的程度。重听者的听觉敏度损失较前者轻,对大声讲话(不需助听设备)或经过放大的言语声 (使用各种助听装置)能起反应(见“耳聋”附表的D、E级)。聋哑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据国外报告,有残余听力者占34.5~78.6%;国内调查为45.4~95.6%,其中有可资充分利用的听力者占24.2~29.2%。目前我国聋哑人,如聋哑学校学生的听力情况大部属于E、F两级,少数是D级,甚至仅为C级(见“耳聋”); 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残余听力未被充分利用,又未进行唇读训练,以致贻误语言发展,遂造成许多本来可完全避免的“哑巴”。
此外,也确有极少数患者是无听觉障碍的哑症 (mu-tism),临床上亦称听哑,是言语中枢功能障碍所致的失语症,与聋哑性质不同,应予鉴别。至于精神性聋偶伴癔病性缄默症者(见“精神性聋”),则更不应与聋哑相混淆。
聋人的前庭功能亦常有损害。但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多仅限于耳蜗,故前庭功能良好者较多,据刘瑞华等(1956)统计,先天性聋人前庭功能正常者占62.7%; 而后天性聋病变常侵犯全迷路或为神经迷路炎,前庭结构多被严重破坏,其功能丧失者达76.1%。前庭功能状态对于患者职业安排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于聋人的发生率,据我国聋人协会于1958~1959年期间估计,全国有聋人300万左右,当时河南省约占人口的2.4‰。1956年北京市前门区普查194,264名居民,有明显听觉语言障碍者共1,336人,发生率为6.8‰,其中又聋又哑者288人,占1.4‰。又据1968年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调查,北京北部山区延庆、怀柔两县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41个村庄,其中克汀病聋哑和精神-体格发育无明显障碍的聋哑人发生率超过人口60‰的有13个村庄,有两个村庄竟高达100‰。此即所谓地方性聋哑或流行性聋哑。我国河北省北部山区、太行山区、大别山区以及喜马拉雅山两麓的某些地区都有类似的流行。
至于致聋病因,只就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分析,国内外调查统计都有很大差异。多年来以为欧美各国由于社会和卫生条件改善,后天性聋的发病数日趋下降而先天性聋发生率相对增高的概念也为美国聋人协会1971年的聋人普查结论所推倒(先天、后天之比为34.3:41.1)。致聋的具体病因,各国各家的调查结果亦各不同。我国聋人耳聋发生于五十年代以前的,由于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引起者较多; 近年来则先天遗传性聋和耳毒性抗生素聋的比数有明显上升。此外,国内资料常提到中耳炎造成“聋哑”的问题。婴幼儿时期因双侧中耳-乳突炎破坏中耳传音机构,甚至部分感音机构确有可能影响言语发育,但应注意某些患者是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与一侧或双侧中耳炎相重叠,并非前者继发于后者,而是两者均起源于幼年时期罹患的传染病; 但亦确有一般的双侧中耳炎儿童由于听力不良误入聋哑学校者。
总之,聋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在中国和外国,先天性聋或后天性聋的预防和处理,对全社会都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近20年来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有效的助听设备日新月异,给聋人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发展语言会话带来了广阔前景(见“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也为他们能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须医药卫生、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福利等几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其内容有
❶加强关于耳聋、语言和聋人问题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人口稠密区逐步建立听觉和言语研究机构,联合卫生防疫和教育部门开展防聋防哑工作,减少聋人的发病率,使已掌握言语后发生耳聋的儿童不致丧失言语能力且能获得发展。
❷建立专门的卫生、医疗和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聋人提供保护、监督、建议和措施。少数患者耳病,如中耳炎症和畸形,应及时治疗以改善听力。
❸幼年耳聋及言语发育迟缓者,在判明耳聋后应尽早运用适宜的助听装置,配合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途径,发展唇读技能;到学龄时按听力水平编排班组进行系统的听觉训练和言语训练;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要为聋人创造“听”和“说”的气氛和环境,经常和听力正常的人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以训练其会话能力和保护其心理健康,勿让有听觉障碍的儿童随便进聋哑学校。
❹对聋人施行更广阔的职业和专门技艺训练,给予有效的现代科学技术帮助,使他们潜在的才智和技能获得充分发展。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地方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控制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聋哑的流行。

☚ 突发性聋   精神性聋 ☛

聋哑症

partimut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