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痒

病证名。见《医贯》。本病多由肝风扰动,肾虚火炎所致。症见耳中作痒,甚则奇痒难忍。治宜固肾清肝,祛风止痒。内服救痒丹(川乌、大黄、天麻、栀子、灵仙根、蔓荆子、茯苓、益智、茯神、仙灵脾、白芷各15g,醋煅京墨、麝香各3g,蜜丸如芡实大,每服0.15g,一日二次)。外以蜀椒12g,泡芝麻油30毫升,少许滴耳;或以胡桃油煨热适度滴耳中。此外尚可以川乌鲜者,削如枣核大,尾部穿一线,乘湿塞耳中,将线头留于耳外,以便取出,日数换之。本病似外耳道真菌病或外耳道湿疹之类。

耳痒

由肝风扰动,肾火上炎所致。表现为耳中奇痒难忍,耳中皮肤逐渐变厚。

耳痒ěr yǎ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乌头(耳鸣耳痒)乌头(2)。病名。症见耳中作痒,甚则奇痒难忍。本病多由肝风扰动,肾虚火炎所致。见《医贯》。治宜固肾清肝,祛风止痒。内服救痒丹(川乌、大黄、天麻、栀子、灵仙根、蔓荆子、茯苓、益智、茯神、仙灵脾、白芷各15克,醋煅京墨、麝香各3克,蜜丸如芡实大,每服0.15克,日二次)。外以蜀椒12克,泡芝麻油30毫升,少许滴耳;或以胡桃油煨热适度滴耳中。此外尚可以川乌鲜者,削如枣核大,尾部穿一线乘湿塞耳中,将线头留于耳外,以便取出,日数换之。本病似外耳道真菌病或外耳道湿疹之类。

耳痒ěryǎnɡ

病症名。见《医贯》卷五。由肝风扰动, 肾火上炎所致。症见耳中奇痒难忍, 日加搔抓, 耳中皮肤逐渐变厚。治宜固肾清肝, 祛风止痒。外用酒滴耳中, 或以花椒泡麻油滴耳中。

耳痒

耳痒

耳痒是外耳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微弱刺激后出现的使人产生搔耳、挖耳欲望的感觉,是一种可由多种耳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它可突然发生,也可间歇或持续发作。
耳痒是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耳道皮肤受脓液刺激而发生湿疹样皮炎,致耳内奇痒。对抗生素滴耳剂过敏者可发生顽固性外耳道炎,自觉耳痒,耳道呈苔藓样变以至过度角化,可视为一种抗生素接触性皮炎。耳道内的脂溢性皮炎常有耳痒,耳内附有油腻性的鳞屑,皮肤潮红肿胀及皲裂,并可延及耳周皮肤。
耳部异位性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幼婴,好发于双侧耳郭、耳后沟及外耳道口,患儿因奇痒睡卧不宁,局部可有糜烂、干燥和脂溢等皮损,断乳后多自愈。慢性外耳道湿疹有阵发性耳痒,耳道壁潮红增厚、干燥,有鳞屑。
外耳霉菌感染的主要症状为耳部奇痒(见“耳鼻咽喉霉菌感染”)。当咀嚼和下颌骨运动时,外耳道的耵聍块可刺激耳道而产生轻微耳痒。老年性瘙痒症常有阵发性耳奇痒,耳道壁干燥萎缩,无皮损,多发生于神经官能症和糖尿病患者。此外,耳郭冻疮、昆虫叮咬、红斑狼疮、银屑病,胆汁梗阻性疾病,慢性肝肾疾病,贫血,肠寄生虫病,维生素缺乏以及肿瘤等都可引起轻重不等的耳痒。
耳痒的处理原则是
❶除去耳内鳞屑和耵聍。
❷根据病因选用消炎、抗菌、类固醇激素、抗过敏的耳用制剂。
❸严禁挖耳,剧痒时可涂用止痒剂。
❹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酌情使用镇静剂。
❺渗液较多时可用收敛剂湿敷。

☚ 耳痛   耳漏 ☛

耳痒

耳痒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依开土力 欧孜尼,是指以耳内发生奇痒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病因多由在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下,体内发生邪性气体,累及耳内所致。外因中,凡是不注意耳部卫生,多食产气性食物,耳内发生炎肿和疔疮等;内因中,凡是各种异常体液,尤其为异常黏液质的偏盛,并累及耳部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本病多发于秋季,症见耳内奇痒,听力正常,常使人摇头搔耳,有时难以忍受,常要挖耳,耳内气肿及生疮者耳痒始终如一,异常体液性耳痒者根据病因的轻重而耳痒时重时轻等。治宜成熟和清除致病体液,祛风止痒,祛寒燥湿为主。方选用买朱尼 阿亚热吉 排克拉 蜜膏、伊提日非力开西尼孜 诃子膏内服;宜用艾叶与葡萄醋用温火煎成汤、过滤,加热维改尼 古丽 油滴于耳内;亦可将葫芦巴与人奶用温火煎汤,待凉后滴于耳内。婴儿耳痒,宜用将青萝卜研成糊状,加葡萄醋和热维改尼古丽 油,用温火煎,取剩油滴于耳内。禁食产气性食物,要注意耳内卫生,积极治疗耳内发生的炎肿和疮疡等。

☚ 耳痛   耳鸣 ☛

耳痒ěr yǎng

aural itch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