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疖
本病系耳道内发生疖痈的一种耳病。多由三根失调而致恶血与黄水激增,并由赫依包卷渗于耳道内所致; 或经常挖耳,不洁净的水入耳,或脓血与黄水对耳道皮肤的损伤和刺激,使粘虫侵入毛孔而发生。多位于耳道外段。临床表现为发展较慢,初期耳道瘙痒,继而疼痛,并日渐加剧,甚至痛而不忍,咀嚼时更甚。如合并粘虫则症状加重,化脓,并有恶臭。疼痛常放射到头部、颈部和牙齿,体温可能稍高。有时出现耳周围红肿或局部淋巴结触痛,并伴有听力减退,耳鸣,头晕,恶心等症状。 若疖痈成熟,穿破出脓,则数日内即可痊愈;但也有一再发生而缠绵数周者。治宜以清血,燥黄水,杀粘为原则。药物用制痈四味方(短尾、铁线莲皮、草玉梅子、大戟、草乌等分配伍,共研细末),用生蜂蜜调和,敷于疮口,有解痈毒之效。或将草乌用黄油调和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