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𤥾”。女子耳飾之一種。墜於耳垂,用以飾耳,今女子仍有用者。1954年,西安玉祥門外元墓出土“金鑲玉人”耳環,玉質潔白,高三厘米許,用金絲作渦錢繞於玉人胸前和腹部,背後曳一長帶,彎曲爲環。1972年,雲南江川李家山漢墓出土十六副玉耳環,每副玉片數量不等,有多達二十餘片者。遼寧建平發現遼代早期之金耳環兩副,一副出自張家营子,飾爲鳳形,鳳作展翅飛舞狀,體空,系兩片合成,另副出於碌科,飾爲魚形,魚尾上卷,身有鱗及花葉。《字彙·玉部》:“𤥾,耳環。”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南史·夷貊傳·林邑國》:“穿耳貫小環,……自林邑,扶南以南諸國皆然也。”明·田藝蘅《留青日札·穿耳》:“女子穿耳,带以耳環,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莊子曰:‘天子之侍御不穿耳。’杜子美詩:‘玉環穿耳誰家女。’後遂為女子普通耳飾矣。”

遼代早期金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