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壳冻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壳冻疮

耳壳冻疮

耳壳受冻后,局部肿起,呈红紫疙瘩,痒痛难忍,甚则溃烂者,称为“耳壳冻疮”。冻疮是冬季严寒时节的常见疾病,因耳壳位于人体裸露部位,如护养不周,则易受寒气侵袭,以致气血凝滞,血脉不通,甚至皮肉伤败。《外科大成·卷4》说:“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若受冻之后,护理不当,如即入热室,或近炉火烘烤取暖,或用热手猛烈捂擦取暖者,每因冷后骤热,阴阳不和,气血错乱,以致加重病情。冻疮,又称冻风,《外科正宗·卷4》说:“冻风者,极肉寒极,气血不引,谓肌死患也。初起紫斑,久则发黑,腐烂作风者。”指出冻疮的病因病机及主要症状。
耳壳冻疮的症状表现有轻重不同,轻者,局部有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的肿块疙瘩,色暗红或青紫。局部先为麻木冷感,继则发痒、发胀、有潮热感,尤其遇热(如睡在温暖被褥内时)更觉奇痒难忍。重者,于紫黑色的肿块上发生水泡,抓破水泡,则易染毒化脓,疼痛异常,疮口缠绵,每必至春暖季节,方能收口自愈,第二年冬季,原患处遇冷时,往往又易复发。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以外治为主。应注意,在耳壳受冻之后,不可立即近火取暖及用热水烫洗,如《外科大成·卷4》所说“冻疮……忌用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可先用雪团置患处轻轻柔擦,或用冰块,绢包溻之,使冻僵疙瘩缓缓消散。也可用辣椒煮水微温浸敷,或取生姜汁涂敷患处,或用辣椒酒(辣椒泡于白酒内)敷,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可使患处僵木消失和恢复温暖。若冻处已溃烂、疼痛者,可用马勃敷贴,或用生肌玉红膏涂敷,以活血散瘀,去腐生肌,亦可用珠黄散掺搽,以清解邪毒,祛腐生肌。电磁疗法对本病也有较好效果,可将两个特制小磁铁,用胶布粘贴于患处两侧,并接上磁疗机或半导体治疗机,通电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内治,宜散寒活血,温通经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若紫肿不消,宜活血祛瘀,养血通络,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若气血衰弱者,宜调补气血,养营通络,用人参养营汤加减。此外本病要着重预防,须普及预防冻伤知识,改善必要的防寒设备,在寒冷环境下工作,要戴保温护耳罩。对于曾患冻疮者,尤其要预先做好防备,如在大暑天,用独胜膏敷擦冻疮发作之处。

☚ 耳窍深部损伤   耳部烫伤 ☛
000198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