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耕耙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耕耙耖technique of ploughing harrowingand pulverizing中国南方水田整地的系列技术操作。这种耕作体系,大约是在西晋至唐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76年广东连县西晋墓中出土的“犁田耙田模型”,就已经是耕耙耖俱全了。它说明中国华南地区最迟在西晋时期就已初步形成了水田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但是,就南方的大多数地区来说,是在唐代才普遍实行耕耙耖三位一体的水田耕作体系的。唐代“江东犁”的创制,砺的发明为实行耕耙耖的耕作体系奠定了基础。陆龟蒙在《耒耜经》中所说的:“耕而后有爬……爬而后有砺焉”正是当时长江流域实行耕耙耖耕作体系的真实写照。王祯《农书》中所说的:“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说明宋元时期耕耙耖三位一体的水田耕作体系,已经成为南方水田耕作的常规。在耕耙耖三位一体的水田耕作体系中耖是关键的一环。正像王祯《农书》所说:“耖疏通田泥器也……耕耙而后用此,泥壤始熟矣。”可见,耖田在熟化水田土壤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水田耕作同旱田耕作比较,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它不仅要求耙细耱碎土块,而且要求把泥浆荡起混匀然后再使其沉积成平软的泥层。在实现水田耕作的特殊要求时,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耕耙耖ploughin gharrowing-levelling中国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大约是在西晋至隋唐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到唐代才普遍采用。 唐陆龟蒙《耒耜经》“耕而后有爬……爬而后有砺焉”,说的就是长江流域已采行耕耙耖这种耕作体系。元代王祯《农书》中所说的:“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后则耖。”说明到了宋元时代,耕耙耖已经成为南方水田耕作的常规。在耕耙耖这个耕作体系中,“耖”是关键。王祯在《农书》中说:“耖,疏通田泥器也,……耕耙而后用此,泥壤始熟矣。”由此可见,耖田在熟化水田土壤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耕耙耖 027 耕耙耖中国南方的水田,大约在西晋时代创始,并在唐宋时代普及了耕耙耖的耕作体系。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中首先记载了“江东犁”以及与之配套的整地工具——爬、碌碡和砺。这标志着南方水田耕作工具的齐备,以及耕耙耖耕作体系的成熟。元代王祯《农书》中说:“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说明耕耙耖体系已经成为南方水田耕作的常规。在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中,“耖”是关键的一环。耖田在熟化水田土壤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明代的《便民图篡》中用竹枝词的形式,对耕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作了生动地描述:“翻耕须是力勤劳,才听鸡鸣便出郊,耙得了时还要耖,工程限定在明朝”。在“耖田”竹枝词中,对“耖”的作用也作了如下叙述:“耙过还要耖一番,田中泥块要匀摊,摊得匀时秧好插,摊弗匀时插也难”。 ☚ 耕耙耱 土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