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於潛令樓璹繪製。耕圖,自浸種至入倉,凡二十幅;織圖,自浴蠶至剪帛,凡二十四幅。每幅均配有五言詩一首。此圖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江浙地區農桑生產過程,在當時乃至後世極受重視。紹興年間進呈高宗,貯於内府。孝宗時他人又據以刻石,後毁,存元·程棨摹本,又毁。至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據内府藏本先後令焦秉貞、冷枚、陳枚等各繪耕織圖一册。焦作耕織各二十三圖,曾雕板印行,冷、陳之作未刊。乾隆帝復令刻石,置圓明園内,至此石圖乃全。其後英、法聯軍焚毁圓明園,刻石又遭破壞,現僅存二十三方,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參閲宋·樓鑰《攻媿集·跋揚州伯公耕織圖》、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十二。參見本類395頁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