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耍孩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耍孩儿 耍孩儿曲牌名。参见“常用曲谱”类。 ☚ 锁南枝 寄生草 ☛ 耍孩儿 耍孩儿戏曲剧种。又称“咳咳腔”。历史甚为古老。据考证,可能是由金元时期的[般涉调·耍孩儿]演变而成。在山西北部大同一带流行。脚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在表演上舞蹈性很强。传统唱法使用后嗓子,近于佛教音乐的发声。以呼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艺术上和山西北部各种道情戏颇多共同之处。 ☚ 上党梆子 河北梆子 ☛ 耍孩儿 耍孩儿❶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字数定格与南北曲《耍孩儿》不同。明人所编《玉谷调簧》中收有二十余首。 ☚ 锁南枝 寄生草 ☛ 耍孩儿 耍孩儿戏曲剧种。又名咳咳腔。一说为金元北曲〔耍孩儿〕发展形成,流行于山西大同及雁北地区。基本唱腔为平曲子,以八句唱词为一段,音调哀怨委婉。表演动作舞蹈性强。剧目有《千里送京娘》、《花园会》、《狮子洞》、《金木鱼》等。 ☚ 赛戏 越调 ☛ 耍孩儿 耍孩儿王实甫 《西厢记》 ![]() 全曲九句:7△,6△。7▲,6△。7▲,7△。3△,4,4△。第二句宜叶上声韵。第七句散套有不叶韵者,此系沿袭诸宫调作法之故。第五、六句对。第八、九句对。散套首牌,〔哨遍〕套次牌。剧套联入套中,可独用入套。一名〔魔合罗〕,只出现在剧套中。有幺篇,同前篇,散套用之。亦入〔正宫〕、〔中吕〕。《北词广正谱》谓借入〔双调〕,原注“缺”。出于诸宫调,全同。与南曲异。 ☚ 哨遍 煞 ☛ 耍孩儿 耍孩儿许自昌 《水浒记》 ![]() 全曲七句:7△,5▲,7△。2▲,8△,8△,6△。《南词简谱》谓:第二句“可以叶韵,惟普通格式概不叶也”。第四句二字句,一般也不叶韵。时有误题〔红衫儿〕,如《拜月亭·皇华悲遇》、《邯郸记·召还》。与诸宫调、北〔般涉调·耍孩儿〕均不同。 ☚ 红芍药 会河阳 ☛ 耍孩儿 耍孩儿民间曲调名。一般七句四十一字。平仄通叶。明人景居士选辑《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卷一,载有二十馀首《时兴各处讥妓耍孩儿歌》,一式皆是七、七、七、七、三、三、七的句格,与南北曲之〔耍孩儿〕字数句格都不同。沈德符在《野获编·时尚小令》里说:“自兹(按指成化、弘治年间)以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按指〔锁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盛。”道出了当时〔耍孩儿〕流行的实际状况。 ☚ 锁南枝 寄生草 ☛ 耍孩儿(一) 戏曲曲牌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耍孩儿]:“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样,听说罢又在巫山那厢。……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二) 清代民间小曲,今山东、山西某些地方戏里尚有这一曲调。 耍孩儿 耍孩儿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同名曲牌。南曲属中吕宫、般涉调。北曲属般涉调,较常用。字数定格及韵式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作七、七、七、六、七、七、三、四、四、(九句)。亦入北曲正宫、中吕宫、双调。或用作小令,或用于般涉调,正宫或中吕宫套曲内。如昆剧《邯郸记·三醉》吕岩下场时所唱。京剧里有同名伴奏乐曲,也叫〔娃娃〕。以海笛演奏,多用为节奏缓慢的武打场面的伴奏。民间亦有同名曲调。五十四字,平仄通协。明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有二十余首。今山东、山西等戏里还保留着这一曲调。 ☚ 红衲袄 满庭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