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考斯塔模式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考斯塔(Kosta,Jiri,1921— )提出的一种改变指令性计划、增强市场机制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考斯塔是1965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家。考斯塔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内涵和划分计划体系的构成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分为三种: 传统的苏联模式、分散的专家模式、分散的民主决策模式。通过比较,考斯塔认为,改革的理想模式应是分散的民主决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计划经济因素和市场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并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必须解决和处理好以下问题: (1) 国民经济的控制计划。它不同于集权计划的最重要区别是,企业计划不再同中央的计划指标联系在一起。这种计划通常叫做“信息性计划”或“方向性计划”。它只是告诉人们一个方向,向人们提供信息。(2) 经济调节手段。社会主义国家要用经济调节代替指令性干预,经济政策必须同计划目标协调一致,并成为约束市场机制的重要因素。(3) 市场经济控制或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要在改革模式范围内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个人在消费和职业上有选择的自由;企业必须能自己决定生产计划,自己决定产品数量、种类和质量,自己决定生产要素、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投资的数量和结构;实行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实行物质刺激,即工资对于工人的刺激和利润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刺激;同时还要展开企业间的竞争。但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能立即让所有的价格都自由确定,而必须实行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实行三种价格:自由价格、固定价格和限额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