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考尔夫《有银壶和中国瓷碗的静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考尔夫《有银壶和中国瓷碗的静物》 考尔夫《有银壶和中国瓷碗的静物》从这幅静物画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航海时代繁荣的荷兰的 一个缩影。 有银壶和中国瓷碗的静物 考尔夫 在画面深暗的空间中,一束光落在了桌子上。这光亮,使琳琅满目的东西,立划显出神气十足的样子。光,被这些静物弄得零乱破碎,或者变成一种反射,再度微微照射到周围的东西上。例如洒落在银壶繁复的花纹上的光粒,又比如从中国(明代)青花瓷碗到黄橙橙的桔子上的反光,到处都有光的辉映。 如果说在这光和影的戏剧中可以看到伦勃朗的影响的话,那么逼真、细腻的质感描写,又使我们想起了维米尔。柔软的、坚硬的,冷色调的,暖色调的,各种各样材料的质感,的确被很有区别地描绘出来,好象我们的眼睛中也加入了触觉似的。 这些静物不仅如此绚丽多彩,而且在构图上,它们被处理在一系列以铺有波斯绒毯的大理石桌面为底边的等边三角形之中,同时这些三角形又前后相互遮挡重叠,从而造成 一种既静谧又有纵深感的画面效果。愉悦我们眼睛的丰富的美和细部充分的造形性,这两点使这幅画成了荷兰静物画中数一数二的杰作。 西方静物画的成熟时期是在17世纪的上半叶。随着美术上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博物的关心和对异国品的收集热,需要阶层的扩大等等,使得约束画家的力量越来越小,画家们纷纷冲破传统美术理论的框框,开始选择新的创作道路。在传统的美术理论中,主要提倡描绘人物和宗教故事,静物(不动的模特的意思)则被置于非常低下的地位。因为静物画被认为只能模仿外界对象而无发挥画家自己意匠和构成能力的余地。 当然,花卉、果物、器皿等静物题材,也不是一下子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时,突然被画家们关心起来的。它曾作为背景或添景,早在15世纪的时候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被点缀在故事画和寓意画之中了。那时虽然还没有独立的静物画的例子,但是锡制的日常器具的光泽、毛巾上的阴影、拉到跟前的帘幔等等,却显示出画家对这些物品的关注。这样的作品,实际上多少已带有 一些独立的静物画性质。到了17世纪,荷兰率先涌现出许多描绘宴席上丰盛的食品和昂贵的金银器的作品,它显然是画家们为讴歌富裕的市民生活的反映,这时候静物画也获得了与其他画种同样高的价值。 考尔夫(1619—1693)就是荷兰静物画中一位善于结尾生色的画家。他早年也是画那些厨房里堆积如山的静物。从1640年起他着手描绘有金银器皿漂亮光泽的静物画。据说他常常一听到别人说起悦目的东西就非常兴奋。他很善于把那些挑选出来的豪华奢侈的物品,组织在统一、简洁的构图之中。 1653年定居阿姆斯特丹以后,他像是调整了明暗和构图的方法,创作了一系列将金银器、玻璃杯、果物、桌子、绒毯等并置在一起、大致雷同的作品。所画的自然仍是有很高收藏价值、价格昂贵的物品。他一有机会就进行写生,并将它们利用到后来的许多油画中去。 1660年前后,如在这幅画中所看到的那样,他将各种物品辉映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光之中,然而观者却打心底里能感觉到它,从这意义上又不能不说,那是一种真实的光吧。 ☚ 雷斯达尔《远望哈勒姆》 维米尔《画家在画室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