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考古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考古图》

 又称《古器图》,一卷,北宋李公麟撰。作者是北宋后期著名画家,好古博学,善画工诗,多识古字。收集到夏商以后钟、鼎、尊、彝,都能考订世次,辨认款识。此书对每件器物都图绘形状,并解释其制作、铸文、款字、义训及用途,再作前序和后赞。他是北宋刘敞、欧阳修以后又一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此书对后世的考古和文字学影响较大。北宋吕大临撰《考古图》十卷。成书于哲宗元祐年(1092)。此书著录宋代宫廷和私人收藏古代铜器、玉器二百余件,每器都摹绘图形、款识,记载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并说明器物出土地点及其收藏之所,是我国最早而系统的古物图录。另外,吕大临还撰有《考古图释文》一卷。

《考古图》

北宋吕大临著。10卷。成书于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左右。原刻本已佚,现有明程士庄泊如斋刻本、吴万化宝古斋翻刊本、清乾隆十八年黄晟亦政堂修补宝古堂本。本书共著录北宋秘阁、太常、内藏及私人所藏殷周秦汉青铜器、玉器共238件。编排上按器分类:卷一,鼎属;卷二,鬲、甗、鬵;卷三,簋属,包括敦、簋、簠,铺、簋盖;卷四,彝、卣、尊、壶、罍;卷五,爵属、豆属、杂食器,包括爵、觚、举、豆、镫、盉、瓿等;卷六,盘、盂、弩机、削;卷七,钟、罄等;卷八,玉器;卷九、卷十,秦汉器。每器皆摹绘图形、款识,并记大小、重量、容量,出土地和收藏人可考者亦加以说明。对所收三代铜器的时代也做了一些考证。但书中摹绘铭文错误较多,分类标准不严格,所定器物舛误也不少。要之,《考古图》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著录、考释钟鼎文字的书籍,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有开创之功,对后世金文类著述的影响较大。

考古图

北宋吕大临撰,10卷。录古代铜、玉器共224件。不仅著录铭文,亦摹写地图及尺寸大小,注明收藏家与出土地点,是中国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有元大德间刊本。明泊如斋翻刻本,清乾隆亦政堂刊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考古图

考古图

金文著录。十卷,另释文一卷。北宋吕大临著。吕大临(约1042—约1092),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汲县)人,后移居蓝田(今属陕西)。王安石变法时期保守派人物吕大防之弟。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初学于张载,后从二程(颢、颐)游,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大临通读六经,尤精于礼。曾作《克己铭》,有“凡厥有生,均气同体”、“立己与物,私为町畦”等句。程颐认为“与叔守横渠(张载)说甚固”。朱熹则评他“不合以己与物对说”。
《考古图》成书于元祐七年(1092),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一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包括数量较多的同铭器)。卷七为钟、磬等乐器。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卷八为玉器。目列十三器,实收九器。卷九、卷十为秦汉器,目列六十三器,实收六十七器。总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实收二百三十四器。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百一十五卷,清内府藏钱曾手录本,共收二百四十二器。书前列举的“所藏姓氏”,除秘阁、太常、内府外,共三十七家。其中三家未列一器,又有四家漏列,实为三十八家。私家所藏以庐江李氏(伯时)为最多,共六十二件,占总收器的四分之一。其余各家则多至十余件,少仅一、二件。书中考释多引《李氏录》语。据翟耆年《籀史》记载,《李氏录》即李伯时编撰之书,其书名亦称《考古图》。
《考古图》对每件器都精细地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所录器物的出土地可考者计九十余器。出自陕西各地的占半数以上。在编排上注意到相互的共存关系。如卷三收“得之于河南河清”的“单 癸彝(卣)”,同时附录一起出土的鼎、觚、簋、盉、甗五器。编者又能根据器物的形制、文字和出土地推断年代。卷一“乙鼎”,即根据其“形制文字及所从得(邺郡河亶甲城)”,推定为商器。尽管所定器名,不无可商之处。但它的正确之处及学术价值仍不容怀疑,不失为我国最早而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
较重要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黑字本,被称为元本,但图识欠精;明代程士庄泊如斋刻本,行款变易,舛讹甚多;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万化宝石堂翻刻泊如斋本,据欧阳修《集古录》和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修订,虽一改旧貌,但属最流行的版本。

☚ 集古录   宣和博古图 ☛
考古图

考古图

(宋)吕大临撰。10卷。著录当时宫廷和私人所藏的古代铜、玉器,共224器,其中商周148器,秦汉63器,玉器13器。元以后刻本中缺9器,实存215器。每器皆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和重量等。出土地点和收藏处可考者也加以说明,为我国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另有《续考古图》5卷、《考古图释文》1卷,据今人考证亦为吕大临所作。

☚ 愙斋集古录   啸堂集古录 ☛

考古图

宋代金石学著作。吕大临撰。成于元祐七年(1092年)。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录。全书十卷。著录了当时宫庭和私人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每器皆有图形、款识、尺寸、容量、重量,且作一定考证。

考古图

十卷、续考古图五卷、释文一卷。宋吕大临 (约1042—约1090)撰。吕大临,字与叔,蓝田 (今陕西蓝田县) 人。初学于张载,后从二程(颢、颐)游,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吕氏博览群书,能文章,曾任太学博士,元玦中为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其著作除《考古图》 十卷、《续考古图》五卷、《释文》 一卷外,还有《克己铭》。《考古图》前有作者元玦七年(1092)二月自记一篇,驳斥庄周对儒者的诋毁,感叹时人对古器的无知,叙述自己作书的原因。卷一,记载庚鼎以下鼎物十八件。与世行本比较,多出孔文父饮鼎图一幅,铭文十四字,说明五十一字。卷二,记载丁父鬲以下鬲品十二件;记载伯勋父圜旅甗以下甗品六件;记载细文𩱕一件。卷三,记载散季敦以下敦品十六件;记载叔高父旅簋以下簋品四件;记载太公缶、弡中、史剩𠥟 、杜嬬铺、簋盖各一件。与世行本比较,𨚕敦图多盖图一幅。卷四,记载商兄癸彝以下彝品二十一件;记载乐司徒从卣以下卣品八件;记载中朝事后中尊以下尊品三件、足迹罍一件;记载方壶以下壶品十四件。其中开封刘氏小方壶图,乃秘阁方文方壶图;秘阁方文方壶图,乃开封刘氏小方壶图。今本互相颠倒。卷五,记载父丁爵以下爵品八件;记载亶甲觚以下觚品二件、癸举一件;记载齐豆以下豆品二件、镫一件;记载伯玉𢽌盉一件、伯戋馈一件、龙文瓿以下瓿品二件。卷六,记载伯戋颒盘以下盘品二件;记载弡伯旅匜以下匜品四件;记载兽环盂一件、弩机一件、戈一件、削一件。比世行本目录多标题盘匜盂弩戈削一行。卷七,记载走钟以下钟品八件;记载𨖄磬一件、錞一件。卷八,记载琥、琫珌、璧、玉璏、 水苍璿、 玉带钩、 玉杯、 玉鹿卢、 白玉云钩、玉环、玉珮、琱玉蟠螭、玉环珮、捧敕璿等、各一件。与世行本相比,多玉鹿卢图三幅、说明一百五十五字,又多白玉云钩、玉环、玉珮图各一幅。卷九,记载首山宫雁足灯以下灯品五件; 记载甘泉上林宫行镫以下镫品八件;记载车宫承烛槃一件、双鱼四钱大洗等洗品二件、秦权一件、丞相府漏壶一件、大官铜炼一件、周阳侯甗鍑一件、轵家釜、轵家甑各一件;记载好畤共厨鼎以下鼎品四件、熏炉一件;记载环耳鼒以下鼒品五件。与世行本比较,多京兆田氏鹿卢镫图一幅,多说明四十七字,犀镫第二图与今本差异很大,又内藏环耳鼒多一盖图。卷十,主要记载壶鼎、斗、瓶、卮、杯、炉、带钩等其它器物近三十件。与世行本比较,没有“右所从得及度量铭识皆缺失无可考惟样存于此”二十二字,又多庐江李氏鐎斗图一幅, 兽第二图后说明多三十五字。是书每一器物均有绘图,图下注有收藏人姓氏或地点,图右有文字说明,对器物上的铭文,皆用当时文字释之。《续考古图》卷一,记载玉尺以下各种器物二十件。卷二,记载丁举卣以下各种器物二十二件。卷三,记载鬲以下各种器物二十六件。卷四,记载公钟以下各种器物二十件。卷五,记载母辛卣以下各种器物十二件。是书每物一图,不以类从,随见随录,故第五卷所载较少。就其体例而言,器物有铭不摹其文,从某人某处所得,也不注在器物名下,而载说明之首,与《考古图》体例稍异。《释文》一卷,前有作者题词,取铭识古字以广韵四声分编之。对其有异同者,就各为训释考证。对于疑字、象形字、无所从之字,就附于卷末。此书成于元玦壬申 (1092)年,在 《宣和博古图》之前。体例严谨,有疑则缺,从不牵强附会,以免造成谬误。现存传世楼有北宋刊本、明泊如斋刊本、乾隆十八年天都黄氏刊本 (后无《续考古图》五卷,附朱德润 《集古玉图》二卷)、丁禹生有 《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刊本、十万卷楼单刻 《续考古图》本、《四库全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