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闲暇活动方式以及社会活动方式的总和。随着年龄增长而步入老年期的人,在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上都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生活方式也因之迥异于以往。首先在劳动方式上,老年人退休后从以职业劳动为主的生活内容转向以家务或其他活动为主的生活内容,从长期从事专门职业转向无所事事。即使部分老人退休后再就业,也多由生产型的第一、二产业转向服务型的第三、四产业。劳动场所由退休前的单位转移到家庭或所居住的社区、生活节奏也因而趋于松弛,缓慢。在消费方式上,老年人消费结构多以吃、穿、医疗为主,随着年岁的增加,体力的衰退,劳务消费增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渗入到老年群体中,目前老年人的消费趋势主要呈现保健化、方便化和舒适化。交往方式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❶交往对象由以同事交往转为以家庭成员,亲友为主,而原有的社会关系日趋淡化。
❷交往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地缘关系,朋友数量相对减少。
❸择友是以相互慰藉,困难互助为主要标准。
❹与社会相沟通的渠道更多借助于间接交往方式,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获取信息。闲暇生活方式一般以闲暇时间为指标进行度量。闲暇时间一般指人们每天除了满足生活需要(吃饭、睡觉)和工作需要以外的,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之退休前大幅度增加,按其对闲暇时间占有的主权形式可分为:
❶老年自主型(自主意识强,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威或老人独立门户)。
❷代际互助型(帮助成年子女操持家务,同时也接受子女的必要的照顾,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❸依赖子女型(多为高龄老人,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病残老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完全依靠子女或社会的照顾,对闲暇时间丧失支配权)。社会活动方式主要指老人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即社会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首先,他们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渠道大多是通过社区群众团体或老年组织,不同于以往的以行政系统为主要渠道。其次,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多具有临时性和不固定性。同时,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也多属服务性、民间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