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年人营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老年人营养 老年人营养老年人营养是探讨老年人所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物及其代谢。老年人机体的健康,衰老的延迟和疾病的预防都与营养有关。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器官功能减退和活动量减少等因素使他们的营养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的热能代谢,糖类、蛋白、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营养物的代谢都有其特点。 60岁以上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体力活动时的每日热能需要量(单位:kcal)
对体格矮瘦,活动较少或70岁以上者,根据情况,还可以按上表再减少10%或更多。 ❷体重。老年人的体重一般比较恒定。体重过高的肥胖老人,应逐渐减少每日的热能,减轻体重。平时从事体力活动的体重轻的老年人一般比较灵活健康。 ❸气温和环境。以温带地区常年平均气温10℃为基础,每升高10℃可减少热能需要量5%,每降低10℃增加3%,总之,在调整老年人饮食时,必需按每个人的生活特点,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程度和当时身体健康等情况,逐步加以调整。老年人往往不能适应急剧的改变。 糖类代谢 按国内的饮食习惯,糖类占供给人体所需总热量的55~60%或更多。如老年人一天摄入总热量为2,000kcal,则每天供给300g左右的糖类较为合适。但是,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饮食习惯不同,饮食内容也有差异。根据国内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大多数人的糖类摄入量一般高于上述比例。糖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粮食、蔬菜瓜果等。老年人的空腹血糖量与年轻人相比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作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则血糖曲线高峰出现晚和恢复慢,近似糖尿病曲线。老年人对糖代谢的调节较差,一次过多地服用或注射葡萄糖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相反,饥饿后也容易引起低血糖。老年人不宜进食大量糖类,以免出现高血糖和随后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对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尤其在晚上。 脂肪代谢 脂肪的能量高,根据地区,气候、饮食习惯的不同需要量有差别。老年人脂肪摄入量一般应偏低,不要超过总热量的30%。宜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茶油、豆油、菜油等),少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如猪油、奶油、牛油等)。所以在选用食物时,宜多用瘦肉、鱼、家禽及蛋类中的蛋白等;而蛋黄、肥肉、内脏和奶油等则应少用。老年人进多量脂肪后,因代谢较差,容易引起饭后血脂增高。血脂增高可以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诱发冠心病的发作,甚至可以导致血栓形成,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脂肪摄入量不要过于集中在一餐,应均匀分配。老年人的血总胆固醇一般有增加,总血脂也较高,老年人体内β-脂蛋白与胆固醇的结合量也相应增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一般认为人进入老年,往往有脂质代谢异常,易形成高脂血症,加上原有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就容易引起心肌梗塞或脑中风等严重情况。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在营养缺乏和病后,手术后恢复时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促进组织的修复。在正常情况下,老年人的蛋白质需要量一般比年轻人略少,可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9~1.0g计算。蛋白质摄入后能否维持身体的氮平衡,有赖于蛋白质被消化和吸收后所产生的各种氨基酸的量和比例能否满足组织合成的需要。每天饮食内要有10~20%的优质蛋白,如各种肉类、蛋、奶、大豆等,但为了促进病后和手术后恢复或增强健康,可增加一些优质蛋白。老年人吸收和消化蛋白质略慢,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利用。老年人不原食用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制剂,用后容易发生肠道不适或腹泻,而且由于吸收后的血液氨基酸量急剧增加,有时可以引起恶心、呕吐。所以一般只用于老年人进食不足,大手术、创伤或不能进食时的临时补充。老年人蛋白质缺乏症的早期症状有疲倦、烦躁、性情改变、体重减轻、抵抗力减弱、伤口愈合迟缓及病后难于康复等。严重时可引起明显的低蛋白血症、营养性水肿、肝功能差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减低等。但有些老年人有轻微的低蛋白血症并不一定是蛋白质缺乏,这时虽给以大量蛋白,但低蛋白血症并不能提高。老年人患急性疾病如肺炎、创伤或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大幅度增加。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总热量的14~15%。摄入量不宜长期超过总热量的20%。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对有严重肝病者有害。对非蛋白氮排泄已有障碍的肾脏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当加以限制。 维生素代谢 单一和明显的维生素缺乏症在老年人很少见。老年人的维生素需要量一般与年轻人相似。但由于老年人的吸收和消化功能有所减退,所以维生素供给量如维生素A、B2、C等应稍增加,对维持身体健康有益。由于老年人食量小,食品较简单时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消化功能失调,精神烦躁不安,周身酸痛,眼睛疲劳,牙龈出血等补充有关维生素后可以改善。维生素A缺乏症在老年人较少见。维生素B1在肉类和蔬菜类食物内比较丰富,易溶于水,在清洗时常被洗掉,在煮烧或加碱时易被破坏,所以老年人在膳食烹调不当或有肠胃道消化不良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老年人缺乏烟酸后,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糙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和痴呆等,舌质也可以出现红、肿、痛和光滑等现象。维生素B2溶于水内,清洗和加热时容易损失,易被日光破坏。有维生素B2缺乏时可发生口角炎,角膜充血,唇病,品红色舌和口-生殖器综合征。而且该病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出现。所以防治时除改善营养外,可同时补充服用多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在老年人有时可有相对性缺乏。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较多见,但由于有维生素B12缺乏而造成严重疾病者并不多见。临床上有周围神经变性、亚急性联合变性时,应想到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若有精神症状如痴呆,并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也应考虑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明显的维生素C缺乏症或坏血病在国内较少见。但如老年人经常有粘膜下出血、皮下渗血或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想到这个可能性,需服用较大量的维生素C或食用有丰富维生素C的水果与蔬菜等食物。 纤维素对老年人很重要,老年人因肠肌紧张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进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促进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疾病。 矿物质代谢 老年人的矿物质需要量一般与年轻人无很大区别。一般饮食时,钠和氯的供应已够,但在多次腹泻或呕吐后有时可以出现缺乏。长期应用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的老年人应注意潜在的缺钾现象。健康的老年人每天大约需要钾60mEq。如饮食长期低钾,则引起肌无力,但血清钾测定有时仍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临床上长期应用利尿剂或平时食量很少的老年患者,要密切注意缺钾,必要时可补充钾盐。钙的供应比较复杂,至今仍有争论。有人主张老年人钙的摄入量应少,因为钙过多易使骨胳和关节发生增生性病变,促使血管硬化及泌尿系结石形成。也有人主张钙摄入量应增加,因为老年人常发生缺钙现象,如骨质疏松及骨软化等。多数人认为这些疾病的形成包括内分泌、新陈代谢、神经系、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多种复杂因素,而不是钙的单一缺乏,临床上单独增减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在治疗上起决定性作用。老年人的钙供给量与年轻人相似,但考虑到老年人有食量少,食品单调,身体消化吸收功能差等特点,钙的供给量可以稍多。一般每天0.5~1.0g较为合适。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酌予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变化及饮食的特点,易于缺铁并引起缺铁性贫血。老年人多有胃酸缺乏影响铁的吸收,同时经常有多种慢性病或其他营养素缺乏也影响铁的利用。治疗时应及时祛除病因,供应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肝、瘦肉、蛋、绿叶菜类等。症状较明显者,则应补充含铁质的药物。正常老年人的铁供给量每天约为10~12mg。 ☚ 中医防老保健措施 老年人水和电解质平衡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