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
老年人感染了细菌、立克次体或霉菌等微生物后,致使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内膜受侵袭而引起病理变化,即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偶尔亦可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
国外报道近几十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百分比增加,但国内尚不明显。老年患者的增多首先是社会人群的平均寿命增加、患心脏病者增多,因而患本病的老年人也有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老年患者病死率甚高。由于症状常不典型,发病隐袭,不少老年患者于生前很难确诊。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原有心脏病、致病菌种、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等与年轻人也有所不同。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虽可发生在风心病患者,但不少是发生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内膜附壁血栓、乳头肌断裂所致的二尖瓣畸形、甚至亦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上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如晚期癌症又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或老年慢性病的终末期,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应用皮质固醇类激素治疗的老年患者及老年人因器械检查或治疗 (如插管检查或治疗时); 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卧床,褥疮感染等情况下等都易招致感染而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近来国外老年人作瓣膜置换手术增多,术后也可并发本病。
过去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大多数为草绿色链球菌,近年来有所减少,而由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肠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者增多,有时还可由霉菌或立克次体等引起。病原菌种类的多样性在老年人更为明显。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发热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老年人则不明显,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作为诊断本病重要依据的心脏杂音,有的老年病人可消失。亦无心脏病既往史。某些并发症如栓塞、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则亦可能误认为是脑、心肾血管疾病的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时是晚期癌瘤或长期慢性病的终末期表现未引起注意,因此不易诊断。必须了解老年人患病的特点,并随时警惕,有怀疑时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较大的赘生物,对诊断有助。
早期诊断及早期应用抗生素控制病原菌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即使感染得到控制。由于在病变过程中瓣膜进一步受到损害可以引起心力衰竭、栓塞及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因此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在老年人更为重要。老年人在拔牙或施行其他器械检查和治疗时,应使用消炎药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时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菌血症的发生。由于诊断较困难,治疗常不及时,因而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很差,病死率为年轻患者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