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老年人心理保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老年人常态心理/老年人异常心理/更年期心理特征/老年人心理保健/老年丧偶对心理的影响/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

☚ 西医保健医疗篇   老年人常态心理 ☛

老年人心理保健

老年人心理保健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生理改变以及环境的变化,心理也随之发生改变。老年人对生活及生理各方面变化均要去适应,此种适应能力的强弱很大方面与心理平衡有关系。反过来,客观环境也影响着心理状态。面对新的主客观变化,主观上应该努力去适应,去利用改造,去进行自我调节。以下几方面因素对于保持正常的心理平衡均有重要意义。
❶保持情绪乐观:是对生活中各种事物持积极热爱的态度。对于老年期的各种变化,包括环境、工作以及自身生理的改变均能既正视现实坦然接受又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不产生失落感,要认识到并未被社会遗弃,在身体许可条件下仍然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老年人要在心理上永远保持年轻,继续积极地生活,有意识地克服老之将至的消极情绪,对于保持心理平衡和保持健康的生活至为重要。
❷安排舒适的生活环境:舒适环境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优越,而是在条件许可下努力安排适合于自己习惯、爱好的生活环境。老年人应该正确对待生活,积极安排生活。多年紧张生活得到了松弛,正好可以按照自己的情趣、爱好来安排晚年。
❸处理好和谐的关系:包括对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保持和谐。有些老年人离退后往往脱离了社会,不愿意交际,不访旧友不识新人。其实在工作上解脱之后正好有时间扩大社会接触,与熟人要继续保持友好往来,同时努力去结识新的朋友。另一种应该注意的人际关系现象是老年与青年人划下一条鸿沟。其实与年纪轻的人保持接触,增强互相理解,对于保持老而年轻的童心很重要。尤其是与家人保持融洽和谐的互相关心照顾的关系更为必要。
❹扩大情趣爱好:老年人往往对周围兴趣减少,多年的爱好也逐渐减退,一方面是由于离退休后的一种失落感,心理状态趋于关闭保守,另方面也可能有一定的脑智能退化的病理基础。如果对周围失去一切兴趣则属于异常病态心理。所以有意识地扩大情趣爱好至为重要。应根据自己所好,花鸟鱼虫或琴棋书画对于陶冶心情均有益处,结合情之所近学习一些新事物可以使生活有充实感。要避免终日守在电视机旁,从事一些体力及情趣兼顾的事情,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乐趣。
❺保持生活规律性: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要避免陷于无规律的懒散生活。人的昼夜之间有一定的“生物钟”规律。饮食、起居、工作循环功能很重要。定时饮食及睡眠对老年人更为重要,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晨间用一定时间进行散步或其他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精力充沛,保持健康。
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指生活的规律性、某些嗜好及基本生理活动情况的综合表现。人随着进入老年,有一些保持多年的良好习惯应该继续保持下去,如起居、饮食、活动以至按时排便等,有一些生活习惯则应该下决心改变,如少动多坐,过量吸烟酗酒等,有些生活习惯则要根据老年生活的变化而进行新的培养。其中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即是前述的养成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对老年人而言,昼夜间有6~7小时睡眠时间即可。睡眠过少对维持脑细胞功能不宜。
❼家庭与心理平衡:家庭往往是离退休后老年人活动的中心。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这个社会上的最基本单位,老年生活则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有所改变,家居时间增多,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也要重新建立。在老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亲蜜共处的夫妻关系,相依为命的心理感情会更加浓厚。其次是子孙关系,也容易发生矛盾。根据文化修养和经济条件不同,老人对子孙们的关系可以是高高在上的家长式也可以是互相关心而又平等的朋友式,或者是对子孙过于迁就溺爱。理想的关系应该是老年人既是长辈,对子孙有教导之责,同时又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同志式朋友关系。一个充满欢悦、温馨和关怀的和谐家庭对于人生的最后生活阶段很重要。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赡养老人的主要方式,目前传统的大家庭已逐渐为小家庭单位所代替,尽管如此,即使不是与子孙共同生活,也应该保持互相关心照顾的融洽关系。老年人应尽量避免独居,“孤独感”决不是老年人本身所应有的特点。应该鼓励和支持孤寡老人重新获得生活伴侣。做子女的应该尊重和善待老年长辈。
❽克服多疑与妄想:是一种病态心理,除去环境与主观因素以外,往往有一定的神经病理基础。可能是脑细胞萎缩老化的一种表现。严重的妄想(多为被迫妄想)则要考虑属精神分裂症病象。但是不可轻易对有轻度多疑表现的老年人诊断为精神病。人至老年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或一种莫明其妙的自卑感,容易产生被人冷落,被家人视为累赘的错觉。须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个人已经为社会和家庭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当然不必躺在功劳薄上自满。但至老年后亦不该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克服猜疑心理最好的自我认识,子女赡养老人是国家《宪法》中明文规定的义务职责。可以当之无愧,而不可由此而产生各种莫须有的妄想。生活得自然潇洒一些,恰当地评估并摆好自身在社会及家庭中的位置。
❾解脱抑郁与焦虑:是老年人神经官能症的主要表现。抑郁症起病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如丧偶、家人分离、工作遇到挫折、家庭不和睦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情绪抑郁、对生活无兴趣,对健康以及前途缺乏信心,易感疲痨,失眠,食欲减退以及头痛腰酸等。独身生活或经济条件较差者更易患本症。焦虑情绪在老年人亦较常见。多有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对于生活中的挫折或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容易紧张、着急并夸大其严重性。可以伴有一些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慌、出汗、口干或面红燥热等。欲从抑郁或焦虑中解脱出来主要靠自我心理调整。冷静地对待和分析自己与周围环境,放松情绪,正确处理事情,采取一些转移情绪的方法如找朋友交谈,扩大情趣爱好等。如情况较重。可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并适当服些药物。
❿发怒与心理损伤:有些人遇事易暴躁发怒,多属外向性格,有些人多年如此,有些人至老年期后才开始出现,是由于生活工作环境发生改变,不能适应的结果;与抑郁症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心理情绪特点。发怒时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加快,代谢率增高,尤其大脑活动处于亢奋消耗状态,对老年人无益。有人自认为是性格如此,有些老年人是“倚老卖老”,稍有不如意之事,动辄激烈反应。其实,即使是性格,也是可以经过自我修养加以陶冶改变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大半历程。阅多识广,挫折与成功均已有过体味,应该是归于宁静,淡泊致远的境界。古谓“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的这种意境,能够冷静地对待周围事物,并能自由地去接受和适应。有一种说法是:有气不要憋在心里,撒出来才痛快。此话前半是对的,后半则要商榷,不是把气撒在别人身上,而是把怒气转化,遇不如意事时冷静一下,然后分析其事非,非原则的事则不去理会,转移一下情趣使其自然缓解。板桥老人的“难得糊涂”也可视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 更年期心理特征   老年丧偶对心理的影响 ☛
000074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