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退休
即职工因年老而终止其职业活动,由政府或企业提供生活费用。我国早在古代,统治阶级中就有因年老而让位的先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官吏“致化”,即辞官之事。到汉朝,“致化”已成为一套正式的人事制度。唐朝则明确规定70岁以上的官吏均应致化。明朝将这一年龄提前至60岁,同时进一步规定:凡愿告退者,不分年龄。但作为一种遍及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现象而出现的退休,则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这是由于:
❶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突破,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的数量大大增加。
❷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赡养非劳动人口的能力大为增强。
❸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不断更新,使老年人的传统经验价值相对降低,社会鼓励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从而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
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进一步的完善使得退休者的基本生活有了保证。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把退休年龄作为进入老年期的起点。美国“退休法”规定官员年满55岁或60岁,服务30年以上者均可申请退休,满70岁为强迫退休年龄。英国规定60岁为强迫退休年龄。德国的公务员法则规定服务期满10年以上,年满65岁为其法定退休年龄。我国的退休年龄条款中规定女55岁,男60岁为其退休年龄。老人退休意味着其退出自己原来承当的社会职业角色,但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人们在退休后可以塑造自己新的角色,发挥余热。退休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期待期,即知道将要退休。但对退休的态度各异。第二阶段是退休期,即正式脱离其原有职业。第三阶段是适应期,这一阶段中老年人社会圈大幅度缩小,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一些老年人感到茫然,产生“退休综合症”。第四阶段是稳定期。在度过了适应期后,老年人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生活秩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