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翰林医官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翰林医官院

宋代掌管医药事务的机构。主要管理宫廷统治阶级医药诸事,并对民间疾病医疗问题进行管理。院内设翰林医官院使、副使和直院等多种官职掌管该机构。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人员最多时在职者979人,额外者117人。共计达1 096人之多。

翰林医官院

翰林医官院

宋代中央医学卫生行政机构名称。五代有翰林医官使,掌校录医方,尚不具行政机构职能。宋代至迟于淳化三年 (992年) 前已设立翰林医官院,元丰五年 (1082年) 曾一度诏改为翰林医官局,徽宗时 (1101—1125年) 置翰林医官院勾当官一名,以内侍省押班都知充任,总管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医官院职官有院使、副使、直院、尚药奉御、医官、医学、祗候等,员额于嘉佑二年 (1057年) 规定为142人,但最多时 (政和三年,1113年) 曾到1096人,最少时 (绍兴二年,1132年) 又曾裁至43人。政和以前,医官属武阶,称军器库使,西绫锦使、榷易使、翰林医官使、军器库副使、西绫锦副使、榷易副使、翰林医官副使等,政和二年 (1112年) 改为文职,称和安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成和大夫; 保和大夫; 保安大夫; 翰林良医,和安、成安、成全、成和郎; 使和郎; 使安郎; 翰林医正。后来民间称医生为 “大夫”、“郎中” 即因于此。翰林医官院负责中央及地方医学行政、医疗保健、医学考试等。天圣五年(1027年) 十月,医官院上所铸针灸铜人式二,诏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亦其功绩。

☚ 医学提举司   三皇及名医祭祀 ☛

翰林医官院

内庭官司名。隶翰林院。


职源与沿革

北宋翰林医官院之称,最早见于景德元年八月(《长编》卷57),但,医官院以翰林医官使为长官,翰林医官使之名,太宗雍熙二年(985)三月已见置(《宋会要·职官》36之97)。元丰五年六月十四改称翰林医官局(《长编》卷327癸亥)。政和间改医职名。南宋沿置。


职掌

以供奉皇帝、后宫、宗室医疗、用药为主,承诏为大臣、百官及众人诊治为辅(《宋会要·职官》36之97),并掌国家医药的政令(《历代职官表》卷36《太医院》)。


简称

医官院。《长编》卷105天圣五年三月壬辰:“上乃命医官院校定《黄帝内经》。”《宋会要 ·职官》36之97:“翰林医官院在宣祐门内之东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