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翠华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南30公里的太乙峪,由于山口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修的太乙宫,故又称太乙山。由翠华峰 (1415米)、玉安峰 (2045米)、甘湫峰 (2132米)和天池构成。出露岩石有混合岩化片麻岩、片岩及花岗岩。由于新构造运动影响,断崖、石海、堰塞湖等重力地貌极为典型,有“山崩地貌博物馆”之称。峪内有由3700万立方米崩塌巨石堵塞支谷形成的天然水库——堰塞湖,亦称天池,湖面13.8万平方米。周围四山环抱,湖水澄碧,湖尾有龙涎窝瀑布,水帘高悬,山水相映成趣。湖西有凉气袭人的风洞和冰洞及多处景观,每逢春夏季节,旅游避暑者不断。现已辟为旅游区。 翠华山 翠华山秦岭一支峰。在今西安城南约40公里处。海拔1600多米。相传古代泾阳少女翠华,乘黑蛇至此为神,山名由此而来。这是神话。又名太乙山,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汉元封二年(前109),在谷口建太乙宫。由此入山,登十八盘,可见一湖,俗称水湫池,曾名太乙湫、南山湫、澄源湫、龙移湫等。湖水澄澈如镜,倒影如画,可供游憩和垂钓。韩愈《龙移》诗,即据神话传说描述湖的成因。湖周玉案峰等,苍翠秀丽。湖畔山中,有风洞、冰洞、龙涎窝、老君庵、金圣堂、金华祠等。今为西安市高山平湖风景区。 ☚ 骊山 南五台 ☛ 翠华山 翠华山位于杜曲镇以南的大山谷口。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山上峰奇洞异,溪水淙淙,有冰洞、风洞、翠华庙诸胜。山间太乙谷水入潏河,谷口有汉元封二年(前109)所建太乙宫的遗址。过十八盘,即达水湫池(亦称天池)。池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地震时,山峰崩裂,溪水汇集而成。池水清澈见底,面积7公顷,可泛舟,可垂钓。沿池东南溯水而上,有飞瀑三叠,高数十丈,喷珠溅玉,声如雷吼。池西冰洞,盛夏也有坚冰垂凌。池东有玉案峰、金华洞。翠华山是天然避暑游览胜地。 ☚ 终南山 南五台 ☛ 翠华山 翠华山在陕西省长安县杜曲南,是秦岭的一座山峰,距西安约30公里。山口有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修建的太乙宫, 故又称太乙山。山上群峰环列,中有大池名太乙池(太乙湫), 为地震形成。此外还有冰洞、风洞、金华洞、玉案峰等,是西安城南游览避暑胜地。 ☚ 南五台 圭峰 ☛ 翠华山终南山的一个山峰。又名 “太乙山”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杜曲以南,山间有太乙谷,谷水流入潏河。谷口有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所建的太乙宫遗址。进山不远处有正岔瀑布。名胜集中的大正峪村距入山处约5000米,从村前盘旋而上过十八盘等胜境,即达水湫池(亦称天湖、天池、太乙湫),面积约7万平方米。池中可乘艇漂游,沿池东南溯水而上500米处有高数十丈的三叠飞瀑,喷珠溅玉,声如雷鸣,夏秋两季景色壮观。池西的冰洞,时虽盛夏坚冰不化,旁还有一风洞。隆冬时节,冰洞及风洞内却温暖如春。池东有玉案峰、金华洞。半山腰上有一座翠华姑娘庙。翠华山实为天然避暑游览胜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