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羿射十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羿射十日

羿射十日

亦名《羿射九日》。古代神话小说。刘安编录。原载《淮南子·本经训》。袁珂《古神话选释》、顾之京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刘文忠等《文言小说名篇选注》、李格非等《文言小说》 皆录入。羿是尧时的一位天神,他善射,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述,他的弓箭是帝俊赐予他的:“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关于他射十日和诛妖除怪的传说,先秦典籍就已载有,如《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山海经·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羿射十日、诛杀妖怪的神话,属 《淮南子》这篇记得最为详细: 当尧作首领之时,十个太阳齐照大地,晒焦了庄稼,晒死了树木,人们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然而怪兽怪鸟却趁机出来为害。猰貐、凿齿到处吃人,九头鸟喷水吐火,恶风怪破坏了人们的屋舍,野猪、长蛇也到处作恶。于是,尧派羿去除害。羿到南方水泽边杀死了凿齿,到北边的大河上杀死了九头鸟,到东方的青邱泽地射杀了大风怪,接着向天上射十个太阳(射中了九个),万民皆喜,生活恢复了正常,就推选主张射日的尧为天子。这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个神话之所以产生,当是由于远古时代发生过一次或数次大旱,人民群众渡过这场灾难之后, 久而久之, 就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箭手羿 (羿字又作,像弓箭形) 来,想象他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从此后,才减轻了旱灾之威胁;同时又射杀毒蛇猛兽,使人们能够安心生产。“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这则神话,以神奇的想象把弓箭和太阳联系到一块。原始社会生产力是低下的,劳动工具十分简陋,弓箭的发明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原始人就把弓箭想象成具有无比威力的神弓神箭,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战胜自然灾害。于是,弓箭、射手和太阳就在艺术幻想中被统一了起来。作品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神的形象——羿,他在为民除害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施展了非凡的能力,表现了无畏的精神,完成了造福人类的壮伟业绩。羿的为民除害的英雄神形象,实际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它反映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朴素的“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当然,这个神话末尾,经后人的传说,把反映原始部落集体抗旱、除害的行动归功于“尧天子”,显然是封建社会阶级意识打下的烙印。“羿射十日”的神话,后来又讹变为“尧射十日”(《论衡·感虚篇》等),则不足取。然而“羿射日”的神话,后世又出现所射九日 “落为沃焦” (《锦绣万花谷》) 的传说,则是锦上添花,使这一神话更为完整。

☚ 女娲补天   羿射九日 ☛
羿射十日

羿射十日

传说尧为帝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但十日皆天帝之子,羿射十日,中其九,帝俊不满,贬谪羿于凡间,不得上天。于是,又有羿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服后奔月的故事。羿又称后羿,夏朝东夷族首领,有穷氏(今德州北)部落长。

☚ 妒妇津   泰山三郎 ☛

羿射十日

神话故事。《天问》:“羿焉𪫓日,乌焉解羽?”王逸注:“《淮南子》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洪兴祖补注:“《山海经》黑齿之北曰汤谷,居水中,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艺文类聚》一引《山海经图赞》:“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乃控弦,仰落阳乌。可为洞感,天人悬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