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觴古代飲酒用的一種耳杯。形作雀鳥狀,左右形如兩翼,故名。班妤《自悼賦》:“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張衡《西京賦》:“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無筭。” 羽觴觴(觞)(1次) 饮酒器名。即爵。作鸟雀形,有首、尾、羽翼,故称羽觞。实~些《魂》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飲酒器 > 羽觴 羽觴 yǔshāng 亦稱“羽巵”、“羽杯”。飲酒具。椭圓形,兩側有耳似翼,狀如鳥雀,當即今之所謂“耳杯”。起於戰國時期,盛行於漢晉之際。一說杯上飾有鳥羽,以促人速飲。《楚辭·招魂》:“瑶漿蜜勺,實羽觴些。”洪興祖補注:“杯上綴羽,以速飲也。”《漢書·外戚傳·班倢伃》:“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魂。”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雀)形,有頭尾翼。”南朝梁·沈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章》詩:“象筵嗚寳瑟,金瓶泛羽巵。”《藝文類聚》卷八十二引南朝梁·元帝《採蓮賦》:“鷁道徐迴,兼傳羽杯。”後多借為酒器之代稱。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宴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宋·毛滂《剔銀燈》詞:“瑶瓮酥融,羽觴蟻鬧。”參見本類“耳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