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之一種。以鳥羽紡織而成。質地疏細而薄,着雨不濕。我國唐代已見製作,至清初後由西方及南洋傳入我國。後多産於閩、粤一帶。清·王士禛《皇華紀聞》卷三:“西洋有羽緞、羽紗,以鳥羽織成,每一匹價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濕。”又《香祖筆記》卷一:“羽紗、羽緞,出海外荷蘭、暹羅諸國。康熙初入貢止一、二匹。今閩、廣多有之,蓋緝百鳥氄毛織成。予按《異物彙苑》,唐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爲裙,正視旁視各爲一色,而百鳥之形狀皆見。然則古亦有之矣。”《紅樓夢》第五十一回:“平兒笑道:‘……昨兒那么大雪,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緞羽紗的,十來件大紅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