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50年代初期,安徽由国家投资,兴办了一大批文化馆、文化站、俱乐部,同时文化行政部门接收、改造了为数很少的民众教育馆。到1956年全省共有文化馆91个、文化站620个、俱乐部648个(其中农村俱乐部256个)。在专员公署所在地和省辖市还成立了中心文化馆,指导各县文化馆工作。在城市工矿、农村乡镇建立一些文化宫和群众业余演唱组织。这些单位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各项方针政策,介绍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开展扫盲和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文化普及。办得比较好的有巢县司集乡联合村俱乐部、宣城县杨村俱乐部等。在文化大普及的高潮中,巢县司集乡、阜阳县王人乡、铜陵县老洲乡等,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被国务院表彰命名为文化乡。50年代群众文化部门还多次举行业余文艺会演,开展大型文艺活动,发掘、整理民族民间艺术遗产,培养民间艺术人才。编写了《安徽地方戏传统剧目资料汇编》、《安徽民间音乐》、《民歌选集》、《舞蹈选集》、《安徽歌曲》等书。1955年,民间歌舞《刘海戏金蟾》、《扑蝶舞》等节目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获奖,并拍成电影。1957年,《套鼓》、《十二月梳》、《十条手巾》等7个民间舞蹈,以及《姐在田里薅稻稞》、《一对小秧雀》等5首民歌,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获得好评。独具风格的花鼓灯,被全国不少专业文工团吸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的民歌手姜秀珍、殷光兰、胡吉英、刘宏英先后在怀仁堂荣幸地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1957年以后,群众文化工作几经起落。“文革”十年动乱中,群众文化机构被撤销,人员被“下放”,群众文化工作奄奄一息。
新时期 1978年以来,安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重点突出、成就显著。在兴办体制上由单纯依赖国家办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群众文化社会办;在活动内容上由狭义的“小文化”活动拓展为广义的“大文化”活动;在经费渠道上由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向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1979年6月,天长县郑集公社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农村文化中心,这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村文化中心。当时的省领导万里、张劲夫等同志决定在全省推广郑集“三依靠”的经验,即:依靠基层党委的领导,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兴办文化设施,组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中心。至1983年,全省兴办农村文化中心的集镇有977个;农村影剧场已由1978年的22个发展到1776个,增长近80倍;集体和群众办的农村电影队由1984个发展到3050个,增长54%;乡办文化站由720个发展到1044个,增长45%;区乡办的农村剧团由60个发展到366个,民间剧团由10多个发展到116个。农村文化中心初具规模后,向下延伸,与文明村建设相结合,至1983年,安徽有近2000个村建立了文化室或俱乐部,村办的影剧场有308个,电影队410个,业余剧团2015个。宁国县中溪乡在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中,36个自然村有21个办了文化室。1983年11月15日至20日,文化部在安徽等省召开了全国南方地区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文件充分肯定了安徽的经验。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和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涌现了大批文化户,安徽群众文化工作者抓住苗头推动了民办文化的蓬勃兴起。至1985年,安徽省文化户发展到七千多户。文化部、光明日报社专门邀请安徽等5省出席全国首次农村文化户会议,充分肯定了安徽的作法,指出文化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队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有力补充。嘉山县文化户王怀彪、颍上县文化户陈希明出席该会并作为全国十位文化户代表向全国农村文化户发出倡议,产生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户的发展,1985年7月,嘉山县召开了首届文化户代表大会,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文化户协会,为通过运用社会方式管理文化户提供了新鲜经验,《光明日报》等作了宣传报道。1985年12月6日,阜南县袁集乡农民李德铭创办了全省第一个“金招牌、泥饭碗”的民办文化站,他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7万多元兴建多种文化设施,活跃乡邻文化生活,是继农村文化中心之后,安徽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体制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又一新事物。1986年,省文化厅在阜阳地区召开全省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这两方面的经验。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安徽许多地方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化经济生产的管理必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涌现出铜陵新桥硫铁矿等一批企业通过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生产和文化生活的良性循环的典型。1987年,在铜陵市召开全省城市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各地文化部门组织、协调厂矿、机关、学校等各单位的社会力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全省初步形成了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新局面,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与此同时,省群众文化系统也较早开辟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依靠自身力量弥补国家所拨经费不足,增强自身发展活力的新渠道。被洪水洗劫一空的泾县孤峰中心文化站,以一张半床起家,办起招待所;又以一项食用菌培训班起步,建成泾县春光罐头厂。从1983年至1986年,收入12万多元,补文4万多元,使文化站发展成为拥有20多人、近20万元资产的规模。省文化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从一开始就支持扶植孤峰的改革创业,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春召开全省以文养文、搞活文化馆、站现场会,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1990年3月,又支持孤峰文化站在泾县召开了全国首次百个文化站、百名文化站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就以文补文等多方面工作作了全国性的广泛的横向交流,得到文化部的充分肯定。
截止到1991年底,全省共有群众艺术馆14个,文化馆103个,文化站3319个,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文化馆、站和馆、站长。另有怀远县农民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花鼓灯锣鼓》获第一届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器乐组大奖,圣泉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欢腾的鼓乡》获第二届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舞蹈组大奖和第二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坠子《雨过天晴》、小演唱《阿斗怨》、《老焦摆宴》、歌曲《淮河妹夸家乡》分别荣获第一届文化部等单位创办的“群星奖”二等奖、三等奖。

☚ 二 群众文化   工人文化宫 ☛
000025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