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羖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羊科 > 羖䍽 羖䍽 gǔlì 亦作“𦍩䍽”;亦稱“獝律”。一種公羊。毛長而密,性勇悍。《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尺牘之迹動見模楷”南朝宋·裴松之注:“本心爲當殺牂羊,更殺其羖䍽邪 !”《北史·黨項羌傳》:“處山谷間……織犛牛尾及𦍩䍽毛爲屋,服裘褐披氈爲上飾。”元·何中《涿州道間雪霽》:“獝律共鴉牧,團瓢忽鷄鳴。”宋·洪皓《松漠紀聞》卷下:“善牧者每羣必置羖䍽羊數頭,仗其勇狠。”《本草綱目·獸一·羊》:“[集解]蘇頌曰:‘羊之種類甚多,而羖羊亦有褐色、黑色、白色者,毛長尺餘,亦謂之羖䍽羊。北人引大羊以此爲羣首,又謂之羊頭。”又:“羖䍽羊出陝西、河東,尤狠健,毛最長而厚,入藥最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