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德育Meishujiaoyu yu deyu
德育主要是指品德教育。美术教育可以起到辅助德育的作用:
❶艺术的美是以真善为前提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反映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同时,还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社会的评价和看法,传达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者通过美术作品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还受到画家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真善内容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已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宋朝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曾记载:“孝成帝游于后庭,欲以班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有嬖倖。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从中可见图画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是感知和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欣赏内容健康的向上的作品,自然会使情操受到陶冶。
❷通过介绍和欣赏作为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美术作品和对祖国山河美景进行写生,使学生产生一个由观察、感受、动情、抒情到爱的升华的心理过程。当学生了解并欣赏我们国家传统的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光耀于世界艺坛,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会油然而生。民族审美意识,也在欣赏和学习其技巧过程中形成。
❸通过美术教学各课业自身的内容,如工艺、园林、建筑和生活中人物的体态、服装、发式等形式美感,教育、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使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因为,人的审美观与道德观有直接关系。美好的情感促使有美好的行为,不能识别美丑,便无是非观念。培养美感,就是培养识别美丑,就是驱恶扬善、避邪就真。正确的美感不加以培养,粗俗的邪念便会滋长。美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全集》第七卷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