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与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美与丑

美与丑

短篇小说。益希卓玛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粉碎“四人帮”之后,科学放牧的春风吹遍了西藏草原。县畜牧兽医站青年技术员侯刚来到达何尼公社,在放牧员松特尔所放的羊群中进行改良羊种的试验。松特尔热爱集体,常常将自己的口粮喂种公羊,但他性情暴躁,当由于水土原因而使第一代杂交羊羔全部死亡时,便不问青红皂白,鞭打种公羊,与侯刚产生很深的矛盾。侯刚一方面安慰松特尔,一方面继续做试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试验终于大功告成。事实使松特尔认识到“科学是美的”的道理,从而改变了过去对于美与丑的看法,决心和侯刚一起进行另一项新的试验。作品描绘了西藏牧民的生活图景,歌颂了藏族青年热爱集体、热爱工作的优秀品质。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灵与肉   月蚀 ☛

美与丑

 

论题解析


 [解题]美与丑(beauty and ugliness),即美丽与丑陋。美,是让人感觉赏心悦目的,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的事物。而丑,是让人感到不舒适的,反感的事物,与美相反。
 [析题]有的人可能外表丑陋,但其心灵却是善良美丽的; 有的人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其灵魂却可能是肮脏的。 从这一矛盾的方面入手,可以写出主题侧重点不同的精彩文章。正因为美丑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那么,何为外在美,何为内在美?你看到的美到底是外在的美还是内在的美,到底哪一种美才更值得我们去追求?你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对于外表丑但是内心美的事物是怎么看的?同样,你对于外表美而内心丑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认识美丑,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而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去发现它,去审视它,去创造它。如何发现美?美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这可以成为我们精彩的论说点。
 [温馨提示]美与丑,正是因为它的相对性,它要求作者要对这一对概念的内在本质进行深入思考,而不可停留于单纯的外表美与丑之上。
 

思路导引


 何为美,何为丑,首先我们要从概念来分清其内涵,外表美是什么美,内在美是什么美?外表丑与内在丑何者更让你不能接受?我们要持有什么样的美丑观?对于美,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自然为美?还是时髦为美?可以先从自己对美丑观存在的误解入手,引出正确的美丑观,也可以直接写美丑观的内涵。选择一个论点,进行阐述。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美?美的事物是让人喜欢的,所以每个人都有对美的追求。但问题在于,在对美的追求中,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有人仅将美简单地认为就是外表漂亮的东西,而对于外表不尽如人意的事物进行贬低;有人将对外表美的追求看成生活中至为重要的事,甚至忽略了学习与工作;而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同学,则内心充满了自卑,甚至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对美的理解简单化造成的,这就需要作者对生活中种种美的现象进行辨认,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何让自己更美,如何让丑转变为美?作者对此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考。美是多种多样的,美需要发现美的眼睛,需要美的内心去体会,如果你善于发现美,那你的生活也将是美的,你的世界也将与丑隔绝。
 

论点集锦


 1.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
 2.美丑在于心灵,外表是次要的。
 3.智慧让人美丽,无知让人丑陋。
 4.自私最丑陋,奉献最美丽。
 5.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心灵美才经久不衰。
 6.行为的丑可以掩盖外表的美。
 7.时髦不等于美。
 8.正直的人不必美化,更不怕丑化。
 9.社会需要提倡健康的美,反对病态的美。
 10.美要善于发现,丑要勇于揭露。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唐)李白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
 

—— 老舍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应该学会心灵的美比形体的美更可贵。
 

—— 〔古希腊〕柏拉图


 ※当美的灵魂和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 〔古希腊〕柏拉图


 ※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 〔英国〕培根


 ※*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
 

—— 〔英国〕莎士比亚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 〔英国〕培根


 ※矫揉造作,失去真实的不是美。充满富贵荣华的名利思想,也不是真美。
 

—— 〔法国〕孟德斯鸠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法国〕罗丹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 〔德国〕歌德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 〔俄国〕托尔斯泰


 ※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 〔德国〕席勒


 ※美是人从他自己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
 

—— 〔苏联〕高尔基


 [事实论据]
 

周总理的仪表美


 周恩来总理被公认为美男子。周恩来少年时就读于南开中学,他在大镜旁糊了面纸镜,上面写着当时南开中学所规定的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胸宜宽,背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的内容。周恩来一直就是以此来要求自己的。周总理可以穿打补丁的衬衣,可以穿接过袖口的毛衣,但在任何公开的场合,外套总是整洁挺直的,工作再忙,头发总是天天吹理。
 周总理曾出访苏联,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僵冷状态。前来迎接的赫鲁晓夫与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帕擦擦手,将手帕装回衣袋,同时以自己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向周总理炫耀。总理看出他擦手动作是表示对自己的鄙视后,不卑不亢,掏出一张卫生纸擦擦手,扔在了地上,并对赫鲁晓夫说:“是的,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家庭。” 总理的这一 “擦” 、这一 “扔”,再配上绝妙的解说词,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国格的神圣。这一动作是在 “最轻松、最相称和最安详” 的方式之下完成的,显出了无与伦比的仪表优雅美。
论题链接 ①仪表②风度③不卑不亢
 

美 与 丑


 在一个花园里,一个个椭圆形的花坛里摆放着形态各异的花儿,美丽极了,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时,一位看上去风度翩翩、绅士般的青年男士迎面走来,伸手摘起一朵鲜花,献给自己的亲友。
论题链接 ①社会公德②风度
 

诸葛亮选妻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 的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因为有超群的政治、军事才能,向他求婚者甚多,但他却娶了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阿丑为妻,并且对其妻十分满意。这让人很是吃惊,因为据说阿丑 “黑面、焦发” 十分丑陋。据了解才知阿丑其实聪明贤淑、知书达理,颇有内美。并且阿丑对诸葛亮体贴入微,不仅在生活上是好当家,还常常给他出些很好的主意。所以诸葛亮不仅终生不悔,而且对自己的妻子十分敬重。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人的内在素质。
论题链接 ①标准②选择
 

心灵之美


 我们中华民族有追求心灵美的悠久传统。孔子的 “里仁为美” ;孟子的 “充实之谓美” ;荀子的 “形相(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屈原更明确地提出了 “内美” 的观念。而心灵美也是分为很多种的,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进取精神美;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的善良品德美;有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的贫贱不移的人格美;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之美;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视死如归的爱国之美;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理想美。
论题链接 外在与内在
 

是丑还是美?


 在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展上,展出了一幅高达两米多的巨幅油画《父亲》。画面是一个纯朴、憨厚的老农,他双手捧着个装满水的大瓷碗,半张着那张干裂的大嘴,嘴里仅剩的最后一颗牙显示他历经沧桑、饱尝艰辛的经历。他满脸皱纹,额头上挂满了汗珠,手指上捆扎着棉线,指甲沟里的淤血清晰可见。其模样,在涉世未深的现代俊男靓女看来,也许觉得一点不美,甚至还以为丑。但是,它曾极大地震撼了许多参观者,许多人站在画前凝视良久,浮想联翩。这就是养育了我们的 “父亲”。他面容上的沧桑,是历史的表征;他的苍老,是养育儿女的艰辛的表征;面对他那善良的双眼,人们仿佛听到他在诉说自己的苦难、欢乐和饱经风霜的一生。驻足凝思,人们怎能不迸出感动的泪花?在心灵深处,人们会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经受一种沉重的撞击,在他的凝视下,我们也在内心把 “父亲” 烘托得更加崇高、伟大、壮美。
论题链接 ①历史②感激
 

丑星的美


 “丑” 与 “美” 不是绝对的,它们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丑” 有时也是一种美。比如说,有些 “丑星”,他们的长相在普通的审美标准看来是丑的,但他们发挥了 “丑” 的长处,“丑” 出了个性,用 “丑” 给人们带来了欢笑,人们看惯了,不但不觉 “丑”,反而感受到一种不同的美。喜剧明星潘长江,个头矮小,长得也不够“标准”,但是,他的喜剧给大家带来了笑声,而他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人们也自然觉得看他也赏心悦目了。
论题链接 ①转化②变
 

*普希金之死


 被誉为 “俄罗斯文学之父” 的普希金,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娅,不久为她的美丽和娇艳所倾倒,终于娜坦丽娅成为他的妻子。结婚那天,普希金兴奋得欢呼:“我再生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令他失望。娜坦丽娅无休止地要丈夫陪她赴宴和跳舞,普希金创作的思想火花熄灭了。普希金曾痛苦地对朋友说:“我没有了必要的写作条件。我在社会上混,我的妻子出手又很阔绰——这需要钱,可是弄钱要靠著作,而著作需要安静的生活。” 后来一位贵族与娜坦丽娅勾搭,普希金终以受辱后的冲动与那位贵族决斗,不幸中弹身亡。
论题链接 ①得与失②变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在一个花园里,一个个椭圆形的花坛里摆放着形态各异的花儿,美丽极了,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时,一位看上去风度翩翩、绅士般的青年男士迎面走来,伸手摘起一朵鲜花,献给自己的亲友。
 2.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
 

—— 〔英国〕莎士比亚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在 “美与丑” 的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美与丑的标准不仅仅是外表


 

佚 名


 “美与丑” 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的美与丑都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表上的,一个是内心上的。莎士比亚曾说:“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 即是说美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品,如果只是外表美,而内心丑,那是不能称之为美的。一个年轻人,穿着很美,却在花园里摘花,那么,就算他的外表是美的,他的行为会是丑的;而那每日为我们清洁城市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衣服是脏的,他们的长相是苍老的,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外表美和内心美何者更为重要呢?
 现在很多的人评价别人都只是从外表上来看的。如果一个同学打扮得好看一点,大家都纷纷侧目,表示赞扬;而如果一个同学长得不怎么好看,有的人就对她表现出看不起的表情。长得好的同学就得意扬扬,长得不好的人就自卑。但是,如果看人只注重外表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被誉为 “俄罗斯文学之父” 的普希金,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娅,不久为她的美丽和娇艳所倾倒,终于娜坦丽娅成为他的妻子。结婚那天,普希金兴奋得欢呼:“我再生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令他失望。娜坦丽娅无休止地要丈夫陪她赴宴和跳舞,普希金的创作的思想火花熄灭了。普希金曾痛苦地对朋友说:“我没有了必要的写作条件,我在社会上混,我的妻子出手又很阔绰——这需要钱,可是弄钱要靠著作,而著作需要安静的生活。” 后来一位贵族与娜坦丽娅勾搭,普希金终以受辱的冲动与那位贵族决斗,不幸中弹身亡。普希金的死,就是因为只看重一个人的外表,而没有注重去观察一个人的内心而造成的。
 因为只看外表,我们失去了对内心的美的关注。我们的同学中,有的就成天研究怎么样打扮,而不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做人,那种外在美又能持续多久呢?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这句话是歌德说的。是啊,外表的美是易逝的,一个人年轻时可能很美,但是这种外表的美会随着生活的劳累和岁月的沧桑而逝去。而唯有心灵的美,是经历越久,越能看出来的。所以我们评价美和丑,不能仅仅从外表来论断,而是要从外表与内心两方面来评价,内心的美丑,才是我们评价的更为准确稳定的标准。
 经典点评 
 美与丑从来都是非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就像硬币的正反面,看到了正面,就意味着它的反面隐藏在正面之下。而美与丑又是由外表与内心这两个层面组成的,二者也不可只言其一。那么,什么是评价美丑的标准?也就只能从外表与内心两个层面来进行。
 作者从当下人们只从外表一个方面来评论美与丑而引起的误区入手,认为人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美是和德行相伴而行的,没有德行的美是得不到认同的。接着,作者撷取不同的事实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身边的同学看待美丑、作家普希金从外表选择妻子导致失败的事件说明了只从外表看人是错误的、片面的。文章思想睿智,论述事例详尽,围绕论点选择材料进行渲染与强化,极具说服力,是一篇比较优秀的文章。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美与丑

美与丑

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美的特征与丑的特征在典型塑造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原为哲学上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在美学领域表示两种相互对立的范畴,用来确定和评价现实中的事物和现象。在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相互对立而存在,两者相互补充、衬托,以突出其本质特征,使形象鲜明生动,富于典型性,如《白蛇传》的白娘子是美的代表,法海是丑的化身,两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或表现为美的特征与丑的特征共存于同一个体之中,两科对立因素交织,使艺术形象具有两重性,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强度,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撞钟人加西莫多,面目外形极其丑陋,而内心世界却非常美好,在他身上共存着美与丑两种对立的因素。
汉·刘安 《淮南子·说山训》:“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丑矣。”意指美与丑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离开丑单独探求美,则得不到美; 离开美单独表现丑,则丑无法表现; 两者既相互联系,相互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在艺术创作中,要自觉运用美与丑的对立统一规律,美丑互衬,丑中求美,美中写丑,才能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实际运用中须注意把握分寸,美要合谐,丑要适度,并注意处理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 正常与反常   情与景 ☛
000009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