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羊蹄葉 羊蹄葉 yángtíyè 亦稱“牛舌頭葉”、“天王葉”、“秃葉”。蓼科植物羊蹄的葉。根生葉,叢生,葉片長橢圓形,長數寸,寬二三寸,先端鈍,基部圓或帶楔形,邊緣具波狀;莖生葉較小,有短柄。主治便秘,小兒疳積,目赤,舌腫。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草部·羊蹄根》:“葉亦可作菜食。”明·蘭茂《滇南本草·羊蹄根》:“采葉,貼太陽穴,治暴赤火眼疼痛效。異名:牛舌頭葉,天王葉,秃葉。” 羊蹄叶药名。出 《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 的叶。甘,寒。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❶治肠风下血,大便秘结,小儿疳积。煎服: 9~15g。 ❷治热毒红肿,疥癣,捣敷; 暴赤火眼疼痛,捣贴太阳穴。羊蹄的果实名羊蹄实,煎服治赤白痢疾。叶含槲皮苷和多量维生素C。 羊蹄叶yáng tí yè《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羊蹄叶(3)。药名。 【基原】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或尼泊尔羊蹄R. nepalensis Spr.的叶。 【性味】《本草纲目》:“甘,滑,寒,无毒。” 【功用主治】治肠风便秘,小儿疳积,目赤,舌肿,疥癣。 ❶《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 ❷《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❸《滇南本草图说》:“治肠风下血,大便秘结不通。”“采叶贴太阳穴,治暴赤火眼疼痛。” ❹《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消伤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