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考bàkǎo〈动〉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拒绝参加考试。 罢考bàkǎo〈动〉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拒绝参加考试。 ◇ 我们不得已选择了罢考一途,事出有因,事发无奈。(南方周末.1998.7.10) ◇ 其间,“联邦就业服务处”曾几次通知他去参加就业考试,但他不是罢考就是故意考“栽”。(人民日报.1998.9.20) 罢考bàkǎo〈动〉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拒绝参加考试。 罢考考试用语。指考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宣布抵制应按规定进行的考试。科举时代,由于各种原因,时有罢考事件的发生。清代各地的童生试,屡屡出现罢考,为刹此风,雍正十二年(1734)规定:嗣后,如果该地方官有不公不法、凌辱士子等情,许令生童等赴上司衙门控告,秉公剖断。倘不行控告而邀约罢考,即将罢考之人停其考试,若合邑合学俱罢考,即全停考试。这项规定直到清末仍在执行,然罢考之风却未止。民国以来,罢考多与罢课联系在一起,且均出于政治原因,同样为政府所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