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罗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罗汉1899—1936

湖北钟祥人
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海丰、陆丰起义。后任红军游击纵队大队长,红三军第九师独立一团团长。
原名:德熙
号:德辑

罗汉

罗 汉(1899—1936) 陈予欢编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983页

罗汉

罗香林,广东兴宁人。见“乙堂”条。

罗汉luó hàn

(字)杨津,后魏人,除定州刺史。

罗汉

罗汉

佛教术语,梵文音译。也译作阿罗汉。原指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等十六人,后来增至十八、一百零八或五百之数。

☚ 西天佛老   九垒 ☛

罗汉

 是阿罗汉的简称。罗汉要为众生杀尽一切烦恼,所谓“杀贼”,这个贼就是一切烦恼;罗汉由天人来供养;罗汉已脱离人生的生、死轮回之苦。佛教的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之说。十六罗汉是:①宾度罗跋啰惰阇;②迦诺迦伐蹉;③迦诺迦跋厘惰阇;④苏频陀;⑤跋陀罗;⑥迦哩迦;⑦伐阇罗弗多罗;⑧戍博迦;⑨半托迦;⑩罗睺罗;(11)那伽犀那;(12)因揭陀;(13)伐那婆斯;(14)阿氏多;(15)注奈半托迦;(16)诺讵罗。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有的加“降龙、伏虎”二罗汉,有的加“摩耶夫人、弥勒”二罗汉。

唐宋小说之《罗汉》全文、注释和翻译 - 可可诗词网

罗汉

 原文
 江南一县,郊外古寺,地僻山险,邑人1罕去,僧徒久苦2不足。一日,有僧游方3至其寺,告于主僧4,且将与之谋所以惊人耳目者5。寺有五百罗汉6,择一貌类7己,衣其衣,顶其笠。策8其杖,人县削发,误为刀伤其顶9,解衣带白药傅10之,留杖为质11,约至寺,将遗千钱。削者如期而往。方人寺,阍者12殴之曰:“罗汉亡杖13已半年,乃尔盗耶?”削者述所以得杖貌,相与见主僧,更异之14。共开罗汉堂:门锁生涩,尘凝坐榻,如久不开者。视亡杖罗汉,衣笠皆所见者,顶有伤处、血渍,药傅如昔。前有一千皆古钱,贯且朽15。因共叹异之。传闻远近,施者16日至,寺因大盛17。数年,其徒有争财者,其谋稍泄18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1.邑人:这是指城镇里的人。
 2.久苦: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苦于。
 3.游方:僧人求经修行时的漫游。
 4.主僧:指寺中的僧人主持。
 5.且将句:意为而且与他合谋出一个会使众人感到惊讶的计划。
 6.罗汉:僧寺所供奉的僧人像。
 7.貌类:样子很像。
 8.策:拄着
 9.顶:头部。
 10.傅:同敷,即敷药。
 11.质:留作担保的人或物。
 12.阍:守门人。
 13.罗汉亡杖:罗汉丢失了杖拐。
 14.更异之:更加奇怪了。
 15.贯且朽:穿钱币的绳子将要腐烂。贯,穿连。
 16.施者:施舍钱财的人。
 17.盛:红火,兴旺。
 18.稍泄:慢慢地暴露出来。
 释义
 江南某县城的郊外有一座古寺,因为地处险僻,因此县城中的人极少去那座古寺参拜。寺内的和尚也因长期无人参拜,寺庙收入极少而烦恼。有一天,一个四处漫游的和尚来到古寺,他向古寺僧主献了一条计策,并说这是一个会使众人感到惊讶的计划。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在古寺内五百罗汉像中,找一个跟他相貌差不多的人,穿上这个罗汉的衣服,戴上这个罗汉的斗笠,再拿上这个罗汉的手杖,某一日到县城中去剃头。然后故意使剃头刀误伤了自己的头顶,再解开随身所带的白药涂在伤口上,又留下自己的手杖作抵押。还约定让剃头师傅亲自到山中古寺来一趟,并答应剃头师傅来时会给他一千钱。
 后来,这个剃头师傅如期来到山中古寺,可一进寺门,就被看门僧人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看门僧人说:“寺中的罗汉丢失手杖已经半年有余,原来是被你偷了。”剃头师傅就把如何得到这个手杖的经过叙述了一遍。看门僧人就带着剃头师傅去见僧主。僧主听了也觉得奇怪了。于是大家一起来到罗汉堂。他们所看到的情况是:罗汉堂的门锁早就生了锈,堂内的坐榻上也落了厚厚的尘土,很明显,这地方已经很久没人来了。然而剃头师傅再仔细一看,丢失手杖的罗汉穿的衣服、戴的斗笠同自己剃过头的和尚完全相同,罗汉头顶上剃头时的误伤处血渍及所敷的药也同那日一样。罗汉的身前也正放着一千古币,因时间长久,穿钱用的绳子都将要腐朽了。在场看到的人无不惊叹此事的神奇。
 罗汉剃头的神奇的故事很快在远近传开,以后来古寺参拜和施舍的人愈来愈多,古寺的香火也因此日益旺盛。又过了许多年,僧人之间因争夺财物而起了纷争,这个欺骗人的故事才被慢慢泄漏出去。
罗汉

罗汉

阿罗汉的略称。第四十七回: “有一老僧在门首化缘,自称是东京报恩寺僧,因为堂中缺少一尊镀金铜罗汉,故云游在此,访善记录。”参见“阿罗汉”。

☚ 化缘   云游僧 ☛
罗汉3394二流子,无赖。赣语。江西南昌〖〗。◈ 赖和《善讼的人的故事》:「甘心把钱供给流氓~。」

罗汉

❶〈隐〉清末卖膏药行指末药膏药。罗,指用罗筛的药末而言;汉,或作“熯”,江湖隐语指药。
❷〈隐〉江西南昌流氓团伙指男流氓。

罗汉

佛教语 (一) 小乘佛教修证的果地。共九等,第五等生“舍念清净地”,得阿罗汉果。但能折服现行烦恼,不能还灭根本烦恼及所知障。若于此发广大心,可入佛乘。《智度论》:“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二) 释迦牟尼的弟子中称阿罗汉的有舍利佛等十六人,其后增至十八、一百零八乃至五百人。《阿弥陀经》:“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国,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

罗汉luó hàn

阿罗汉的略称,佛教指彻底断绝私欲、能脱尘缘的僧人: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真人给我些香不成?”(十九·430)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三乘 > 阿羅漢 > 羅漢
羅漢  luóhàn

即阿羅漢。漢語意譯爲“殺賊”(破除一切煩惱)、“應供”(應受天人供養)、“無生”或“不生”(不受生死果報)、“真人”(證得真理之人)、“應真”(應於真理)、“應儀”(具應人天供養之威儀者)、“無著果”(諸行圓融無礙之果位)等等,後世多沿用音譯省稱。《三藏紀集》卷一:“舊經無著果,亦應真、亦應儀;新經阿羅漢,亦言阿羅訶。”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四:“應儀道,又言應真,或言真人,舊云無著果,亦云阿羅訶,今言阿羅漢,皆是一義。”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五:“阿羅漢,此云無生,或云殺賊,結業斯亡,已超三有。”

罗汉luó hàn

❶清代江湖社会谓卖饭。《清门考源·各项切口·江湖类》:“罗汉: 卖饭也。”
❷旧时江湖卖膏药行谓末药膏药。《切口·卖膏药》:“罗汉: 末药膏药也。”
❸江西南昌地区市井谓流氓。

罗汉

在沈阳的寺庙中大都塑有罗汉像,有十六尊、十八尊、八十八尊,最多者为五百尊。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佛教修行第一步是剃发出家当和尚,成为沙门,再进一步修行到好处,就成了罗汉。在小乘佛教中罗汉是最高品位,在大乘佛教中,它是仅次于菩萨的品位。人们传说其常降生人间,护法弘法。

罗汉

佛教术语。为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最高果位。认为按佛教教理修学至顶端,可获阿罗汉果,也称“无极果”、“无学果”,即已尽断三界见,获得益处,即杀贼,意为杀尽一切烦恼之贼;应供,意为应受天人供养;不生,意为永远进入涅槃,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释迦牟尼佛弟子修有成就者被尊为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说。

罗汉

罗汉

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最高成就的“阿罗汉”,后泛指能得到“阿罗汉果”果位之人,即“阿罗汉”之简称。传说成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罗汉之数亦如恒河之沙,难以胜数。

罗汉

☚ 地藏   诸天 ☛
罗汉

罗汉

为阿罗汉的略称,阿罗汉亦称阿罗诃,为梵文Arhat的音译,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果”,也称“无极果”、“无学果”,据称是尽断三界见,修二惑所达到的果位,已至修学的顶端。有三义:“杀贼”,意谓杀尽一切烦恼之贼;“应供”,谓应受天人的供养;“不生”(或“无生”),谓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那些还未得阿罗汉果位但已达到“不还果”的修行者谓“阿罗汉向”

☚ 西藏佛教   十八罗汉 ☛
罗汉

罗汉

亦称阿罗汉,也叫做“尊者”,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经上讲,罗汉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阿罗汉果”,也叫做“无极果”、“无学果”,据称是尽断三界见,修二惑所达到的果位,有灭尽烦恼之贼,应受天人供养,永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即“杀贼”、“应供”、“不生”三义。汉地佛寺中常设18罗汉像,其中16位系佛弟子,另外两位为误增; 有些寺院尚有500罗汉像,名称多为后人附会,但具有艺术观赏价值。

☚ 枢机主教   罗文藻 ☛

罗汉luo han

【佛教】arhat

罗汉

佛教称谓,全称“阿罗汉”。(1)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断灭了一切惑业,超脱三界,不再降生轮回,此三义即杀贼、应供、无生。(2)佛陀的诸大弟子最早亦被通称作阿罗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