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罔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罔象❶彷彿無定。王褒《洞簫賦》:“薄索合沓,罔象相求。”《藝文類聚》蔡邕《檢逸賦》:“情罔象而無主,意徙倚而左傾。” 罔象 罔象道教名词。指虚无之相,在道教丹法中又指出神开天窗时,思维意识活动处于相对静止,达到忘我的状态,《性命圭旨》 :“罔象者,忘形之谓也”。晋支遁 《咏怀诗》:“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又:“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 ☚ 五星连 忘筌 ☛ 罔象 罔象薛式《西江月》:“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又夏元鼎《水调歌头》:“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文选》:“馘泪 ☚ 罗浮 泥丸 ☛ 罔象 罔象传说中的水怪。《庄子·达生》:“水有罔象。”《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水之怪曰龙、罔象。”《史记·孔子世家》:“水之怪,龙、罔象。”《集解》引韦昭注:“或云罔象食人,一名张肿。”《淮南子 · 泛论》:“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人怪之,闻见鲜而识物浅也。”注:“水之精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尸穸(xi)》:“《周礼》方相氏欧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墓上树柏,路口致石虎,为此也。”罔象又作“无伤”、罔像。张衡《二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因木石水精之怪,本来就虚无缥渺,似乎又有形迹可求,罔象,在辞赋中又表示虚无而又有形可寻之意。《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洪兴祖补注:“《文选》云‘馘汩𩘷泪,沛以罔象兮’注云:‘罔象,即仿像也。’又云:‘罔象相求’注云:‘虚无罔象然也。’”《文选·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李善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 岷山 刮垢磨光 ☛ 罔象wǎng xiàng一作“𣶈瀁”,水量盛多、充沛之意。《远游》:“沛罔象而自浮。”朱熹集注:“罔象,水盛貌。”姜亮夫通故:“罔象,犹今言汪洋,无涯涘之状。”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怪 > 罔象 罔象 wǎngxiàng 亦作“罔像”,亦稱“沐腫”、“無傷”。傳說中水怪名。狀如小兒,身黑目赤,長臂大耳,食人。其說始於先秦。《國語·魯語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韋昭注:“或云:罔象,食人,一名沐腫。”《莊子·達生》:“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仿徨,澤有委蛇。”陸德明釋文:“罔象如字。司馬(司馬彪)本作無傷,云: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一云:水神名。”漢·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游光。”《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六引《白澤圖》:“水之精名罔象,其狀如小兒,赤色,大耳,長爪,以索縛之則可得,烹之吉。”“罔象”與“蝄蜽”,其傳說相交叉,或分或合。參見本類“蝄蜽”。 罔象wǎng xiàng同“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名。《赤水玄珠·序六》:“昔黄帝得玄珠于赤水,曰以罔象,读孙子《玄珠》者,亦当于罔象得之矣。” 罔象水丰沛貌。犹言汪洋,连绵词,古人因之以为水怪之名。《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王逸注:“水与天合,物漂流也。”《庄子·达生》:“水有罔象。”《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韦昭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休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