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形高足鬲用于蒸煮的日用陶器,楚式鬲的一种。夹砂红陶或灰陶,质地坚硬。鬲体呈罐形,小口,鼓腹,高足,微弧裆。器表有滚压绳纹,并以旋纹间断。普遍流行于汉西沮漳河流域及长江西陵峡一带。在春秋小型楚墓随葬器物中,常与盂、长颈壶等器相配成组。在江陵荆南寺、当阳赵家湖、枝江周家湾、秭归柳林溪等地都出土了春秋中期以前的罐形高足鬲。其特点多为红褐陶,侈口,仰勾唇,束颈,弧裆,足近锥形,足窝明显。在江陵纪南城及周围楚墓中都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罐形高足鬲。一般为灰陶,折平沿,方唇,有短颈,裆近平,柱足,足窝较浅。消失的年代大约为战国晚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