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缭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缭绫》《缭绫》
诗歌篇名。唐白居易作。《新乐府》第三十一首。作者原注:“念女工之劳也。”今人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暴露统治者穷奢极欲、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缭绫是一种最珍贵的高级丝织品,织十匹普通绸子的劳力,还抵不上织缭绫一匹所费的多;而皇帝一要就是一千匹,并指定要织各种特殊花样。送到宫廷里,就拿去做舞衣,随便糟蹋,毫不爱惜。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享乐生活是如何建筑在压榨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的。诗中对女工们辛勤劳动的结晶——缭绫的高度工艺成就,作了非常细致而形象的描写;和统治者的任情浪费对比之下,人们会随着作品的艺术感染而加强对统治者的愤恨。结尾说:若是歌舞的人看见织工的辛苦,也会表示同情而爱惜身上的舞衣,讽刺的矛头似乎转向了歌舞人。这是由于作者当时所处的地位,不能直接斥责皇帝,而不得不如此。同时,因为‘昭阳舞人’直接和缭绫发生关系,从她们的身上点明主题,也比较自然一些。”今人霍松林说:“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此诗对缭绫这种珍贵的高级丝织品作了细致而形象的描绘,极力赞美缭绫的高度工艺成就;进而通过“越溪寒女”辛勤劳动和“昭阳舞人”奢侈浪费的强烈对比,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荒淫享乐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织工们的深切同情。诗从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入笔,采用一系列比喻,新意层出,波澜叠起;又将缭绫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以对比,比照鲜明,落墨于“昭阳舞人’的豪奢淫糜,笔锋所刺,直指当朝。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言已尽而意袅袅,表现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缭绫缭绫出于越州(今浙江绍兴),丝细织密,中有织成花样的图案。白居易说:“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因其绫细密,故“不似罗绡与纨绮”之稀薄;“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尽管是白底白花,但经过越女的巧手编织,却花纹隐见。故诗人赞叹:“中有文章(花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以后,由于宫内妃嫔的苛求,花样变得更繁复,而且要求用青、白两色织成花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将“云外秋雁”与“江南春草”春花纳于同幅缭绫之中,花朵之花蕊、花瓣,因用丝多少之不同,而形成折光的差异,造成“转侧看花花不定”的视觉效果(《缭绫》)。我们在批判统治阶级惊人的奢靡的同时,不能不赞叹唐代织女的智慧和手工的精妙,技术的高超。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製品部 > 絲織品 > 繚綾 繚綾 liáolíng 綾之一種。古以越地(今江浙一帶)所産爲貴。《新唐書·李德裕傳》:“又詔索盤絛繚綾千匹。”唐·白居易《繚綾》詩:“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自注:“繚綾,越中所織,貞元中歲入貢。” 缭绫 缭绫绫名,斜纹地起斜纹花的织物。缭绫为唐代浙江所产,在当时尤为名贵。白居易的《长庆集·缭绫》中描写了缭绫的样子:“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可见缭绫在当时的贵重。 ☚ 织成 织金绢 ☛ 缭绫 缭绫中唐以后出现的上等绫,江南道出产, 织造工艺精细, 花纹绚丽奇异。白居易有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 染作江南春水色”的诗句, 形容其巧夺天工。缭绫图案有玄鹅、天马、掬豹盘绕, 文采珍奇, 专作贡品, 供皇帝贵戚享用。 ☚ 昊绫 桂管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