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缪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缪勒1863—1930Friedrich Wilhelm Karl Muller,德国东方学家、民俗学家。自1887年到柏林民俗学博物馆工作后, 即致力于东方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曾攻读突厥、印度、泰、马来、日本等语言,并对用古波斯文、古突厥文书写的摩尼教和佛教的经典进行解读。1896年升任副馆长,1906年出任馆长。主要著作有《关于北部蒙古的伊朗文献》、《摩尼教赞歌抄叶》等。 缪勒1823—1900Friedrich Max Müller德国语言学家。自然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重视俗语、俚语的研究,区分语言学和语文学。把语言学与历史科学相对立,把语言的发展与自然的生长等同起来。著有《语言科学讲话》。参见“自然主义语言学派。” 缪勒 缪勒缪勒(Muller,H. J.1890~1967),美国遗传学家。因发现X射线能促使基因突变,获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 阿德里安 班丁 ☛ 缪勒1850~1934Georg Elias Muller德国心理学家,生于萨克森的格里马。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1872年转至哥廷根大学师从陆宰一年,同年获得博士学位。1881年继任陆宰在该校的讲座任教授达40年之久。他曾研究过哲学、历史、考古学、艺术史、自然科学,从1890年起专门研究视觉和听觉的心理物理学。主要学术成就: (1)修订和补充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与正误法。认为刺激进入心灵时的损失不能从心理物理学来解释,应从生理心理学来说明。(2)改进和丰富了海林的色觉学说。认为感觉不像海林所说的是同化与异化作用所致,只假定有两种相反而又可逆转的化学作用,并认为皮质上经常有相当于灰色的作用。此说被后人所采纳。(3)发现全部学习比部分学习优越的规律,创造印象法和记忆鼓,揭示了决心(目的)和心向(定势)对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著有《心理物理学基础》(1878)、《记忆与想像活动的分析》 (共三卷,1911、1913、1917)、《论色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共两卷,1930)。 缪勒 缪勒1801—1858Johannes Peter Müller亦译“弥勒”。德国自然哲学家、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实验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生于科布伦茨。1822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任柏林大学教授、校长。对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贡献有: (1) 以青蛙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贝尔-马戎第定律的正确性,并提出反射理论,发现反射活动有三段神经活动,即感觉器官接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先传到脊髓背根,脊髓神经发生联结作用,由脊髓腹根神经传出冲动至肌肉和腺体表现出反射活动。(2) 提出感觉神经特殊能力学说,首先提出主观映象依赖于生理结构的问题。主要著作有《视觉感官的比较生理》(1826年)、《视觉错误》(1826年)、《人类生理学手册》(1833—1840年)。 ☚ 孔德 弥勒 ☛ 缪勒 缪勒1850—1934Georg Elias Müller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于萨克森的格里马。早年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1872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876年任格丁根大学讲师,1881年接任洛采在格丁根大学的讲座,长达40年。对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了一些修订和补充。也作了很多有关视觉的研究。发现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的效果更好,在解释记忆的遗忘原因方面提出干扰理论。主要著作有《心理物理学基础》(1878年)、《心理物理的方法论观点与事实》(1903年)、《复合学说与格式塔学说》(1903年)、《记忆活动和观念的进程分析》(1911年、1913年、1917年)、《心理学概要》(1924年)。 ☚ 艾宾浩斯 里普斯 ☛ 缪勒 缪勒1801—1858Johannes Peter Müller德国自然哲学家、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实验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西方生理学史上被誉为生理学之父。1822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任柏林大学教授、校长。提出感觉神经特殊能力学说,首先提出了主观映像依赖于生理机构的问题。主要著作有《视觉感官的比较生理》、《人类生理学手册》等。 ☚ 韦伯,厄恩斯特·海因里希 费希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