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假虎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假虎刺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绣花针、三颗针、刺郎果、黑奶奶果、老虎刺、刺檀香(云南、贵州)。 基源 为夹竹桃科假虎刺属植物假虎刺的根。假虎刺属全世界约36种;中国有4种,内有2种为外国引入栽培,其中2种药用。 原植物 假虎刺Carissa spinarum L. 形态 灌木,高约3m,最高可达5m,具长而坚锐的刺,刺单独或上端分叉;枝条被柔毛。叶革质,卵圆形,长2~5.5cm,宽1.2~2.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叶背中脉凸起,侧脉扁平;叶柄长2~3mm。花3~7朵组成聚伞花序,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长约1.5cm;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内面基部无腺体,被柔毛;花冠高脚碟状,裂片向右覆盖,开放后裂片长达7mm,宽1.5mm,花冠筒圆筒形,比花冠裂片为长,内面密被柔毛,雄蕊著生处的花冠筒膨大;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筒的上部,花药先端尖,基部圆形无耳;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颗。浆果球形或椭圆形,长5~8mm,直径4~6mm,成熟时紫黑色,内有2个盾形而具皱纹的种子;种子长约5mm。花期3~5月,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3卷.12页.图版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沙地灌丛中。 分布于中国贵州和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也有。。【药性】: 性味 苦、辛,温。 功效 消炎,解热,止痛。 主治 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关节炎,疮,疖,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牙周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关节炎,疮,疖,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牙周炎,咽喉炎:老虎刺9~30g。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