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假苦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假苦瓜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假蒲达(《本草求原》),包袱草、风船葛(《广州植物志》)、鬼灯笼、三角泡、三角灯笼(《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的全草。倒地铃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有1种,药用。 原植物 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 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缠绕草本,质柔,高约4m,稍有柔毛。茎和枝有明显的槽纹。 叶通常二回3出复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9cm,锐尖头,边缘具粗大钝齿,光滑无毛。花序腋生,梗长6~7cm,近顶端部分枝处有2~3枝卷须。 花数朵成近伞形的聚伞花序;两性花,萼片4,外2片稍小;花瓣白色,4片,大小不等,其中两片特大,常与萼片粘合,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其他2片有冠状鳞片1枚;雄蕊8,子房上位,3室;雄花与两性花相似,而雌蕊退化。蒴果,膜质,膨胀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头状,常被柔毛。 种子黑色,球形。花期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4514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村边及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广东、广西、台湾。。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气候。 一般排水良好的壤土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直播按株行距33×50cm开3~5cm深的穴,每穴播下种子5~6粒,覆薄土一层。 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并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 苗高33cm时,结合中耕除草再追肥1次,并设支柱,以利藤茎攀援生长。旱季注意浇水,雨季需防涝。 采集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鉴别 干燥全草茎直径2~4mm,黄绿色,有深纵沟槽,分枝纤细,多少被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粗糙。叶多脱落,破碎而仅存叶柄,二回3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形披针形,暗绿色。 花淡黄色,干枯,与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顶端、下方有卷须。气微,味稍苦。 以全草叶多,足干为好。 。【化学】: 种子含蛋白质、氨基酸[1]、粘液质、皂甙。 种子油的甘油酯中含二十(碳)烯-11-酸42%,棕榈酸3%,亚麻酸8%,亚油酸8%,油酸22%,硬脂酸2%,花生酸20%,低分子量酸和C22酸共5%[2]。风干种子含水分11%,灰分3%,总氮2%,有机磷酸化物2%,脂肪油32%。种子油特点是含氰脂约55%,其中49%是1氰-2-羟甲基-2-丙烯-1-醇的二脂肪酸酯,6%是1-氰-2-羟甲基-2-丙烯-3-醇的二脂肪酸酯。 后者水解所得的脂肪酸为4,4二甲氧基-3-(甲氧甲基)丁酸[3]。 此外尚分得芹黄酸、β-谷甾醇-β-D-半乳糖甙[4]。从叶中分及(+)-松醇,芹菜素-7-O葡糖甙酸(Apigenin-7-O-glucuronide)、金圣草素-7-O葡糖甙酸及木犀草素-7-O葡糖甙酸[5]。 本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并从中分得三种黄酮甙元[6]。种子含脂质32.80%,其中有β-谷甾醇等[7]。 参考文献 [1] CA 1989;110∶74090r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8 [3] CA 1970;73∶127743g [4] CA 1990;112∶195284g [5] CA 1989;111∶54183r [6] CA 1992;117∶64787d [7] CA 1994;120∶4586q 。【药理】: 降压作用 假苦瓜种子油2mg/kgiv,对麻醉狗有降压作用,开始快,持续1.5h;种子醇提水溶液5~25mg/kgiv对麻醉狗的降压作用能持续2~4h,以后逐渐恢复。 参考文献 Indian J Pharm 1972;34(3)∶76 【药性】: 性味 ❶ 《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效 清热利水,凉血,解毒。 主治 黄疸,淋病,疔疮,水泡疮,疥癞,蛇咬伤。 ❶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祛瘀,通五淋,利小便,主治诸淋,大小便不通,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泉州本草》:“治诸淋:干倒地铃9g,金钱薄荷6g。煎汤服。”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糖尿病:鲜粽子草(即假苦瓜)60g,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