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十二章衮服
明。衣长135厘米,两袖通长234厘米,大襟宽135厘米,小襟宽98厘米,袖宽55厘米,袖口宽18厘米,领贴边宽3.2厘米,领口横宽17厘米,领口直长19.6厘米。1958年北京定陵万历皇帝棺内西端南侧出土。北京市定陵博物馆藏。“衮服”亦作“衮衣”,是古代皇帝祭天地宗庙等大典时穿着的礼服。“十二章”图案纹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均有取义:日——日中有三足乌,彩云托之;月——月中有玉兔捣药,下彩云护之;星辰——三星并列,以直线相联,取其照临;山——山岳一座,取其稳重;龙——五爪龙一对,身被鳞甲,取其应变;华虫——彩羽雉鸟一对,取其文丽;宗彝——祭祀礼器,绘虎、蜼各一,取其忠孝;藻——丛生水草,取其洁净;火——若光焰之状,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作亞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礼服。此件缂丝衮服由带左袖的大襟,带右袖的小襟,领部至下摆底部的后片三部分组成。里外三层,后片呈帘幕状下垂,与其他不相连缀;里衬是黄色方目纱,面与里衬之间有衬层,以绢、纱、罗织物杂拼缝制而成。两腋下均钉丝带鼻,并留有开口,以便与长襟之上的两根罗带相栓结。在衮服的前身、后身各并排绣直径为32厘米的三只团龙,两肩各绣直径为29厘米的一只团龙,下摆两侧各绣直径为28厘米的二只团龙。在两肩、圆领背部下方和肩部分绣有十二章纹的日、月、星辰、山峰。肩部下侧绣十二章纹的4只华虫。在前后身相对排绣有4行十二章纹的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纹。此衮服上有绢质墨书标签:“万历四十五年……衮服”等字样。“万历四十五年”即公元16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