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色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色革命lǜsè gémìng以培育改良谷物品种,改进耕作、灌溉技术,提高谷物产量为目的的农业技术改革活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绿色革命lǜsègémìng指农业技术革命。即在农业指导思想、生产结构和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也叫“绿色工程”。 绿色革命lǜsèɡémìnɡ指通过培育和推广高产品种、改善灌溉、改革农业技术等措施来提高农业产量。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发展农业的技术革新。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东南亚和世界许多水稻产区国家,曾以培育良种、大力发展化肥、使用杀虫剂为主要技术革新的内容,大面积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们称之为“绿色革命”。7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应用于农业,它按照人类的需要,创造新的生物类型,从而使农作物又能大幅度的增产。国外把这种农业史上的转折,称之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鸵鸟业之父 白色革命 ☛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如“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水稻”等,在某些国家推广后,曾使粮食产量显著增长。此后不久,就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它导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用作粮食常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而削弱了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最终使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由此有人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迄今已发现一种既高产而又能从贫瘠土地中吸收锌,并将其富集于种子中的小麦种质;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的木薯种质。 绿色革命由发达国家兴起的帮助不发达国家引进和培育高产稻麦新品种的活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61年培育出高产矮秆“墨西哥小麦”品种,1965年育成IR—8“菲律宾水稻”高产矮秆、抗倒伏品种。70年代绿色革命已在20多个国家推行。 绿色革命指本部设在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从1953年始,经10余年工作,广泛利用日本品种“农林10号”的矮秆基因源,培育出一系列墨西哥半矮秆小麦。这些品种具高产、抗倒、抗病和适应性广等优点,使墨西哥从一个小麦输入国变为完全自给的国家。其中一些品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推广,大幅度提高产量,在小麦生产上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为此,小麦育种主持人勃劳格(N.E.Borlaug)博士获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 绿色革命发展中国家进行科学培育并推广农业优良品种的一系列活动。旨在解决粮食问题。1943年开始于墨西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根廷和亚洲某些国家相继开展。参见“农业”中的“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发展中国家为解决粮食问题在农业生产上进行各种技术革命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内容为: 发展生物技术; 采用高产良种; 扩大灌溉面积;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增加和改进农业机械等。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拉美和亚洲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特别在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进行绿色革命方面,有的国家取得明显效果。如印度、菲律宾等国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70年代以后,绿色革命在亚非拉国家广泛兴起。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 密德兰银行财团 维克斯公司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开展的以培育和引进高产稻麦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它发端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和福特财团派农业专家到亚、非、拉国家,设立各种农业研究中心,选育、推广稻麦高产品种(如1961年育成高产矮秆“墨西哥小麦”品种,1965年育成高产矮秆、耐肥、抗倒伏的IR—8“菲律宾水稻”品种),对粮食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绿色革命,七十年代已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推行。通过种植各种良种作物,加上化肥、农药、灌溉及改良农机具,能使农作物得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逐渐消失。绿色革命的进程与其说是革命性的,不如说是一个进化过程。绿色革命在取得某些成功的同时,也遇到种种问题:诸如有些高产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需要一整套措施才能达到和本地品种相等的产量,而且有时蛋白质含量还低于传统品种。它表明单凭技术,特别是单凭单一的技术措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虽然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但具有抗病力,而且增强了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再象早期的高产品种那样必须投入很大的力量,才能适应当地的具体条件。但是,绿色革命遇到的一些遗传适应性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由社会制度和基础设施的限制造成的。比如,推广高产品种需要优良的水利、化肥等条件,这就使生产费用增加,因此良种只能在少数富裕农民中间推广;有机肥料是高产作物所需氮肥的主要来源,但一些国家燃料缺乏,农民往往将粪肥晒干改作燃料之用;等等,都使高产品种的优越性无法发挥。因此,近年来,绿色革命已由原来的推广高产品种为主,逐步转向进行综合的农业技术改革。 ☚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海洋科学技术 ☛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发展中国家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谷物生产迅速增长的农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谷物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稻米)的改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它始于194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农业专家J·乔治·哈拉前往墨西哥制定农业研究规划,1951年将研究成果在墨西哥开始推广,于墨西哥西北部荒芜地区开辟了新水源和水浇地,试种了抗锈病的小麦高产新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墨西哥由小麦净进口国变为稍有出口的自给国。1963年又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国际机构资助下,成立墨西哥“改良玉米和小麦品种国际中心”,为世界各地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亚洲,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一起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稻米研究所”。经过4年的研究,培育了高产的“奇迹稻”。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不但能抗锈病,而且成熟较早的小麦新品种,在印度和世界各地迅速推广,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谷物生产。绿色革命虽然需要增加农业投入,需要政府在价格、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它能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因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20世纪60年代某些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及其农业技术引入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推进粮食生产的技术改革活动。曾使某些国家粮食显著增产,但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灌溉,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引起土壤肥力衰退,面临回报递减的现实。后发现其所培育的高产谷物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用做粮食常因微量营养元素不足而引起疾病。20世纪90年代末,又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多个转基因控制的高产优质品种,在环境良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其潜在产量。 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推广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农业科技革新运动,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无污染农业的发展。前者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后者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在第一次绿色革命中,各参与国家大规模引进与推广抗倒伏和适应性强的矮秆、高产小麦和水稻的优良品种,并围绕良种特性改进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技术,促进粮食大幅度增产。绿色革命的兴起,使农业取得了重要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起了重大推动作用。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滥施化肥和无机磷杀虫剂,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甚至危及人畜健康。与此同期,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及其在农业的应用上取得了进展。1990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部长会议正式提议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第二次绿色革命。新的绿色革命着重解决无污染农业的发展问题,借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遗传学的新成果,培育抗病、抗旱、抗冻、抗热、抗盐、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发展生物固氮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 绿色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所谓“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系列农业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培育高产品种,加施农药、化肥,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技术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企图在维护现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的状况,“解决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所需要的粮食问题”。他们认为这一活动可以同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对产业革命的作用相比,故称为“绿色革命”。最早从事这项活动的是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国际援助机构、私人组织参加了这项活动。“绿色革命” 的真正目的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财团为自己的投资和农药、化肥及农业机械等商品的销售寻找出路。“绿色革命”虽然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但是它需要大量资金、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而这些条件,在大多数还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 绿色革命60年代中期兴起的促进印度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措施。主要内容是以推行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中心,辅之以农业信贷、财政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农业的发展。通过实行 “绿色革命”,印度政府加强了农业信贷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金融制度。印度政府目前向农村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有: 合作信贷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地区农村银行及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它们主要为农业提供较优惠的资金融通,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60年代中期兴起的促进印度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措施。主要内容是以推行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中心,辅之以农业信贷、财政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农业的发展。通过实行“绿色革命”,印度政府加强了农业信贷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金融制度。印度政府目前向农村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有:合作信贷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地区农村银行及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它们主要为农业提供较优惠的资金融通,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 雷发巽信用合作运动 菲律宾国家开发银行重组案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产上进行各种技术革命活动的总称。主要内容有培育和推广粮食高产品种,增加化肥施肥量,加强灌溉和管理,使用农药及农业机械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达到粮食自给。这种农业技术革命活动的影响,犹如18世纪产业革命那样,故得名“绿色革命”。早在40年代,墨西哥就对玉米、大豆等进行品种选优。6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加强对本国农业的科研,推广种植农作物优良品种,也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 单一经济 国民收入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一场以推广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革命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各参与国大规模引进推广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矮杆、高产小麦和水稻优良品种,并改进灌溉、施肥、农药等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一缘起于农业种子革命的运动,使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进展,故被誉为 “绿色革命”。 ☚ 资源 协作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以培育、推广高产良种为基本特征,辅之以良好的灌溉条件、适当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技术措施的世界性的农业生产变革,因为农作物是绿色的,故称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取得了良好成果: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估计,自1950年以来,粮食增产的一半是由于“绿色革命”获得的,后人赞誉这场革命开创了世界新纪元。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实现了粮食自给。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特征是: 应用遗传工程,培养优良种子,种植高产品种、优质品种,注重生物防治(如以虫治虫等) ; 从小麦、水稻开始,推广到玉米、高粱、秫子、木薯,从水利较好地区推广到干旱地区。但是,这场绿色革命也暴露出一些弱点:能源涨价使大量施肥和灌溉等花费在土地上的投资得不偿失; 培育出的杂交良种,许多还有耐病性差的缺点; 大量使用农药,污染了粮食和环境。此外:依据传统的育种技术,进行良种培育需要的时间长,而且不同种的植物还不能结合产生后代。为了克服这些弱点,又开展了“生物工程”的研究,从而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前奏曲。 ☚ 机械化农具 蓝色革命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为了使经济社会从原来的不可持续发展向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 “绿色化” 变革的总称。“绿色化” 的基本含义是 “生态与经济协调化”。进行绿色革命是从工业社会转变到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工业社会,特别是工业社会后期,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为了治理片面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产品对人体的伤害等生态危机问题,就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内容广泛涉及人们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态经济意识的树立、生态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品的无公害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日益被重视等。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 绿色运动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以培育和引进高产稻麦新品种的种子改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绿色革命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和福特财团派遣农业专家到亚、非、拉国家,设立各种农业研究中心,选育、推广稻麦高产品种(如1961年育成高产、矮秆“墨西哥小麦”品种,1965年育成高产、矮秆、耐肥的IR8“菲律宾水稻”品种),60年代后,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墨西哥、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行这些高产水稻和小麦品种。良种加上化肥、农药、灌溉及改良农机具等条件的配套,农业增产效果显著。绿色革命的实质是生物技术变革。其显著特征有: ☚ 农业革命 农村经济 ☛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为了同18世纪的“产业革命”相区别,称之为“绿色革命”。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和推广高产粮食品种,增加化肥施用量,加强灌溉和管理,使用农药和农业机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和福特财团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派遣农业专家到墨西哥和菲律宾设立农业研究中心,选育和推广高产稻麦品种。发起这一活动的人认为,绿色革命将有助于解决世界人口日益增长所需要的粮食问题。20世纪70年代,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突尼斯、肯尼亚、巴西等20多个亚、非、拉美国家推行了绿色革命。各种优良品种作物的种植、对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高产作物需要有良好的水利灌溉、化肥、农药、农具等条件,增加了生产费用,是“高成本、高产量”农业经济。因而良种作物推广受到很大限制。同时还扩大了富裕农民和贫穷农民之间的差距,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基于这些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逐步由单纯推广高产作物品种为主转向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改革。 ☚ 合伙农场 三色革命 ☛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