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是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深远影响的一个体现。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和措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发展,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增长,同时,经济的调整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要求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的呼声随之不断高涨,价值观念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重视物质价值转以强调非物质价值为特点的绿色价值观。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的形成,使某些国家可以假借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肆意提高环境标准水平,设置贸易壁垒,达到保护主义的目的。
(2) 一些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 绿色政治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绿色组织、绿党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环境问题由此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并不可避免地波及经济、贸易领域。
(3) 各国环境标准差异的存在和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在环境保护的资金和技术水平上也存在差距,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中表现出的重要程度不同,决定了各国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因此,借口保护资源和环境而设置绿色壁垒,实施贸易保护和歧视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从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来分析,不难预见,这类贸易障碍及导致的争议将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这既是困难,更有启示,我们应审时度势,尽快确立自己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对策。
一是保护地球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们必须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和环保意识,同时,努力培养新型消费观念,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和现代文明的标志加以提倡。
二是破除 “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 的观念,使企业树立环境价值观。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纠正自然资源价格扭曲和导致环境恶化的政策,将自然资源及其 “折旧” 纳入到经济核算之中,用以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
三是推广 “清洁生产” 工艺和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环保产业。如引进适用的环境无害技术和工艺设备,贯彻推广ISO 14000系列国际标准,建立产品生产的 “环境质量” 保证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下境标志制度,力争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
四是不断完善国内的环保法制和对外经贸的环境管理体制。现在世界上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公约、协定已超过150个,我国加入了其中的30多个。我国应着重制订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法规以及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生态侵略” 方面的法规,并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贸易规则。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环境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与谈判,扩大我国在一些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阻止一切滥用环保法规,滥用贸易协议条款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