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五彩串枝牡丹纹漳缎
清。长89.6厘米,宽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漳缎”是用起毛杆提花的绒织物,起源于福建漳州,故名。以染色桑蚕丝织成,织造时地经装于地轴,绒经装于绒经架,用竹签、圆形钢丝或扁平金属杆(起毛杆)织入绒经内,织成后抽掉起毛杆,便是绒圈,割开绒圈便成为绒花。表面大部分是用绒经构成毛绒,另外小部分根据花纹要求露出缎纹地组织。如果织物表面的大部分采用缎纹组织,仅在一小部分表面上用绒经纱构成凸起的绒面花纹,就成为“漳缎”。有时也织入金银丝以改善外观,织物坚牢、紧密,多供装饰、外套等用。此漳缎以7枚不规则经面缎纹为地,配以黄绿、果绿、玫瑰紫、粉等彩色绒经织串枝牡丹。由于绒经都是加捻的丝线,割开的花纹较为松散,比边缘未割开的绒圈明亮,因而使整个图面具有立体的艺术效果,显得富丽鲜艳,光亮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