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绿原1922—湖北黄陂人 绿原
绿原 绿原1922—2009诗人。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湖北黄陂人。早年曾在中国兴业公司钢铁部做练习生。1941年在重庆复旦大学读书时,与邹荻帆、曾卓等人合编《诗垦地》,并发表诗作。1944年在来华美军译员训练班受训时,逃离重庆,流浪谋生。1946年以后,诗风由抒情转向政论,写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是“七月派”的重要诗人。1947年任武汉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职员。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任《长江日报》文艺组副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组长。1955年受“胡风事件”株连。1979年平反错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他的诗集有《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从一九四九年算起》《人与诗》等,另有译作多种。 ☚ 徐开垒 沙鸥 ☛ 绿原 绿原1922.11.6—原名刘仁甫。曾用名周树蕃。笔名有刘半九等。湖北黄陂人。幼年在武汉读初中。16岁时离家,读了几年高中和大学。其间在钢厂做过1年练习生,又在孤儿院教过半年书。四十年代初开始写诗。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时,与邹荻帆、曾卓等人结为诗友,参与《诗垦地》的编务工作。1942年在桂林南天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童话》,列入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集中的抒情短诗情调抑郁,显得朦胧空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944年上半年被征调当美军翻译,训练期间因“思想左倾”受到迫害,逃到川北岳池县,在一所私立中学任英语教师。1947年暑期回到汉口,在私立女中任教,后在外商油行当职员。工余翻译惠特曼、桑德堡、魏尔哈仑的诗作,在《大刚报》和《大公报》的副刊发表。还与邹荻帆、曾卓、冀汸等人合办小丛刊《大江日夜流》。1948年在上海青林诗社出版第二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集中的政治抒情诗直面人生,表现人民的痛苦与愿望。1949年5月到长江日报社任文艺组副组长。翌年出版诗集《集合》。1952年底调到北京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工作。1954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沿着中南海的红墙走》、《到公园去》、《雪》等诗。同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年算起》。1955年5月因胡风问题被隔离审查,隔离期间坚持自学德语。1962年下半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德语文学编辑,以笔名刘半九从事译介工作,有译述多种。1981年与牛汉合编诗集《白色花》。1983年后出版诗集《人之诗》、《人之诗续编》等。 ☚ 梁宗岱 十二 画 ☛ 绿原 绿原1922~现当代诗人。湖北黄陂人。原名刘仁甫,曾用笔名刘半九。抗日战争时期流亡四川,1942年在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曾与邹荻帆、姚奔、曾卓合编《诗垦地》丛刊。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报刊编辑。建国后在《长江日报》任文艺组副组长,旋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胡风集团”事件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1977年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38年开始写诗,1942年后陆续出版诗集《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点》、《从一九四九年算起》、《另一只歌》,以及诗论集《人与诗》、《人与诗续编》、《葱与蜜》等。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哲理的意蕴。尤长于政治讽刺诗,表现了鲜明的爱憎和锋利的剖析,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激发青年投入反对美蒋反动统治斗争的武器,经常在革命青年的聚会中朗诵。在进步青年中有广泛的影响。80年代出版的诗集《另一只歌》,曾获1985~1986年优秀诗集奖。 ☚ 峻青 夏易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