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 绿散文。朱自清著。作于1924年2月。收于《踪迹·温州的踪迹》,见《朱自清文集》第2卷,上海开明书店1953年出版。游记描写浙江瑞安梅雨潭的胜景。文章先从梅雨潭的瀑布起笔,远处眺望,瀑布是“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俯首细察,飞流急下,水花击岩,如“碎玉般乱溅”,“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再就近,那水花如微雨纷落,随风飘散,轻若杨花,倏然钻入怀中消失。再写绿色的潭水,它像铺着的一张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又像一块温润的碧玉,令人心醉神往。最后,作者把梅雨潭的绿加以拟人化,把它当作“轻盈的舞女”,“善歌的盲妹”,并称之为“女儿绿”。全篇通过精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多方刻画,穷形尽相,给人以美感。作者又采用烘托、夸张、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着意渲染,寄托情思,唤起人们以无限的遐想。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北京的茶食 ☛ 绿 绿玲君著。1937年7月1日上海新诗社出版。新诗社丛书之三。收《公园里的一张椅》、《蓝色的眼睛》、《自由射手之歌》等诗52首。 ☚ 流亡者之歌 白河 ☛ 绿
〔英国〕 劳伦斯 天空一色苹果绿, 天空是阳光下举着的绿色美酒, 月亮是其中一片金色的花瓣。 她睁开她的眼睛,绿莹莹地 眼波闪耀,像未绽的花蕾一般纯, 第一次,此刻第一次为人瞥见。 (裘小龙 译)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意象派诗人,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伊斯特渥特矿区一个矿工之家。从小深得母亲钟爱性格心理的形成受一种炽烈的母爱所宰治。在母亲的干预下曾两度失恋,对女性世界有独特的感受渗透于他的文学创作中。1909年发表诗歌处女作。191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白孔雀》登上文坛。在文学创作上,他不仅以《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10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而且也是英国诗歌史上极其重要的现代诗人,被称为文学领域里的“双重冠军”。他一生作诗1000多首,是他情感的欢乐与痛苦以及思想感受的重要记录。他的早期诗歌有着浓郁的自传色彩,主题主要是爱情。191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爱情诗及其他》。1912年他与情妇弗里达私奔至德意等国,1914年正式结婚,出版于1917年的《瞧!我们走过来了!》即庆祝结合的新婚曲和爱的颂歌。他的中期创作摆脱了自传性的束缚,在非人类的自然界开拓了新的诗歌天地。著有诗集《鸟·兽·花》。他晚期的著名诗集是《最后的诗》,主要是歌颂死亡的欢乐和死后的永生。他参加过意象派诗歌运动,其诗带有极为明显的意象主义特征,直至晚年,诗作中仍以幻觉的意象,感觉的意象,颜色的意象等构筑十分强烈的诗的意象效果。他的诗著对英美现当代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现在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绿》是一首一如诗题本身,清新纯雅稚丽的爱情小诗。小诗分两节,上节从自然的角度写绿,下节从人的角度写绿。自然的绿给人的绿制造出生机无限,人的绿则为自然的绿注入了不灭的魂。于是诗人在或浓浓郁郁或淡淡软软的绿色中翻译着清清纯纯、新雅透明的爱情春韵。诗一起笔,便春韵漾荡色鲜润泽:“天空一色苹果绿”。大凡人看天,谈天,写天,多用“蓝”色,诸如“淡蓝”、“湛蓝”、“蔚蓝”、“蓝蓝”,侧重写实而淡视感觉,劳伦斯却凭着诗人易于感受的锐敏神经,以自己的感觉做调色板,藉着词的颜料,调配出这长空一片的绿色背景。在热恋人的眼里,或者说热恋人的感觉,大自然的一切都被注入无限生机,一切颜色都仿佛注入了生命的底色——绿。这里诗人以绿代蓝,心裁别出,稍偏离客观的真实而追求感觉的真实,幻化出奇美的诗韵。接下来,诗人便在这合理幻化的意象中做进一步合理的绿色点染:“天空是阳光下举着的绿色美酒,月亮是其中一片金色的花瓣”,形、色、声、味闪烁其里,视觉、听觉、嗅觉通感互汇,把恋人心中涌动的爱的蜜绪柔情泄露无余。苹果绿酿造出绿色的美酒,且在“阳光下”辉映,洁清纯馨,莹碧透明。至此美犹未尽,意犹未尽,诗人又在透明的碧野中镶上一点透明的金色花瓣。就这样,如此短短三句诗,读来有美色入目,有甘甜爽口,有酒香沁心。这些绿的具象,这更是爱的感觉,写绿实则是写爱。诗人借绿色把爱意涂抹得浓浓的,诺大的一个绿色的天也要盛装不下而溢向大地。诗的第二节便正是由天上转笔地面:地上一朵未绽的花蕾,“她睁开她的眼睛,绿莹莹的/眼波闪耀,像未绽的花蕾一般纯”。天空的绿色把人的眼睛映绿了,是写实;而热恋人的眼里焕发着生命的底蕴,含一片春意也便呈出绿色,这又是感觉。绿是最亮丽的颜色,而爱洁清如许,纯馨如许,鲜泽如许,绿与爱交融汇摄,染就了人世的芬芳。“第一次,此刻第一次为人瞥见”,两个“第一次”叠叹复婉,更提炼了绿情爱韵的纯质,也抒发了诗人从那碧叶翠蕾中发见了甜甜的歌的喜慰,奇妙地找回了人们看世界、看爱情的第一瞥。 全诗只这六句,很单纯,单纯得像一滴露珠,单纯得如处女的一片嘴唇。它只提供了一个极单的颜色“绿”。而单色是有限的,本领在于调配,诗人用他感觉的调色板,摊开词的颜料,巧妙地把情绪涂画成意象,变有限为闪烁不定,斑澜跳跃,幻化无穷的无限,仿佛光影斑驳交织在水面上的春光曲,飘韶晕而流翠微泻出醉人的美韵。 诗中意象横生,天空、月亮、阳光、美酒、美目、花蕾,全被绿色染就,处处鲜朗,句句润泽,爱的情绪外化为绿的意象,而在绿的意象中注入爱的精魂。语言是透明的,“天空一色苹果绿”、“天空是阳光下举着的绿色美酒,”这种词语搭配,明快巧妙雅致,使语言也仿佛注进了生命的绿色,鲜活起来,为一个个独特的意象设计拓展了空间。 总之,短短的《绿》,焕焕然散发着做为诗的全部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美不胜言,一如“苹果绿色”的天空中那“一片金色的花瓣”。 《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二,八,温州作。 (《温州的踪迹》) 赏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游记,而朱自清的《绿》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篇。粗粗说来,其特别之处有四。 《绿》是《温州的踪迹》这组文章的第二篇,它集中描写的是浙江省瑞安县仙岩脚下的梅雨潭的绿。这种撇开游历的历程,单着笔于一个景点,而又集中于该景点的某一特色的写法,就是《绿》的一大特别之处,使它在总体上不同于一般的游记。 其特别之二是它的结构。《绿》的开头就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这种开头点题的手法倒也不稀奇。然而,接下去作者没有去写绿,而是以梅雨亭为立足点,写梅雨亭上所见的奇观,写梅雨瀑布的奇观,将视线所及的梅雨潭一带的景色的壮观和优美,如诗如画地写了出来,揭示出作者所以“惊诧”的原因。然而,当作者写梅雨潭的绿时,却说“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全身心都被那一汪的碧绿所吸引。可见那绿的不同寻常。这绿当然更是使作者“惊诧”了。以“惊诧”贯穿全文,而前面的“惊诧”又为后面的“惊诧”作了充分的铺垫,将“绿”突了出来。这种以“惊诧”统领全篇,再加层层铺垫的结构,使文章既显得自由活泼,又严谨集中,充分显示着作者的匠心。 写景状物,要把自然景观写到秀色可餐,是很不容易的。而把一种颜色的特点活脱脱地写出来,似乎就更难。但《绿》却做到了。作者为了把梅雨潭的绿的特异处写出来,从视觉感觉等不同的角度,用一连串的比喻去写,再加上一连三个对比,最后又来了一个特定的名称“女儿绿”。这就写出了一种可见、可感、可触的特定的绿色。在大约一千一百字的短文中,用了二十多个比喻。这是《绿》的特别处之 《绿》对于表现什么,通篇不着一字,难道作品止于写景、什么也不表现吗?当然不是。它表现的是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只是作者没有在行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感情,而是将这种感情蕴含于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的景色的描写中,使读者自己去“触景生情”,从作者所描写的生趣盎然的活泼泼的景物中,去体会生活的乐趣,去热爱生活。这应该说是《绿》的特别处之四。 这就难怪人们喜爱《绿》了。 绿天空一色苹果绿, 天空是阳光下举着的绿色美酒, 月亮是其中一片金色的花瓣。 她睁开她的眼睛,绿莹莹地 眼波闪耀,象未绽的花蕾一般纯, 第一次,此刻第一次为人瞥见。 (裘小龙 译) 德·赫·劳伦斯不仅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由于他曾与意象派诗歌运动关系密切,他的诗又具有意象派诗歌的特征,因而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放在意象派集子中天然浑成”。《绿》就是他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绿》这首诗只有两节,第一节描写黎明时分诗人看到的天空的美景:一觉醒来,晓月未沉。天空晶莹透明,一片苹果绿,宛如阳光下绿色的美酒,悬挂在天际的月牙犹如飘浮在美酒中的一片金黄色的花瓣。诗人似乎只是停留在一般情景和瞬时知觉的描绘上,似乎只是在对景物作直接、客观的呈现。但是诗人精心选用了苹果绿的天空、阳光、美酒、月牙和金色的花瓣,这些迷人的景物不仅形成色彩明暗的对比,而且还暗示了线条、形状的组合。 所以, 一经诗人之手, 这些景物立刻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在诗的第二节, 诗人似乎突兀地转入对他爱人的描写: 就在这清新迷人的黎明, 爱人睁开双眼, 清澈碧绿, 纯洁如蓓蕾初开。 诗人第一次惊喜地发现她那淡绿的眼睛如此楚楚动人。 至此,诗人骤然收笔,结束全诗, 让读者在无限的联想中去玩味, 去体验诗人的未尽之意。 “绿”是诗的题旨, 也是全诗的基调。 乍一看来, 诗人似乎以并列的形式呈现出两个毫不相关的意象: 黎明的天空和爱人的眼睛。 但读者稍一留意就会发现, 诗人言在此意在彼。 两个意象之间存在着相似, 存在着相互连接的纽带, 因而读者可以迅速而又自然地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 这根纽带就是一个“绿”字。 这种跳跃不仅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 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从诗人再现的美感经验中, 读者会豁然开朗, 分享诗人的愉悦。 难怪有的评论家称这首诗是 “绿的狂想曲”。 就语言而论, 《绿》这首诗堪称意象派诗歌的典范。 诗人惜墨如金, 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处理, 摒弃了“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汇”,更没有丝毫“抽象的说教”, 全诗字字珠玑。 但是, 诗人在以文字为色彩来勾勒意象、 用鲜明的意象来捕捉生活中瞬时的美感经验的同时,又将感官意象和思想情感结合起来,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尽管在诗中我们难以找到一句感情洋溢的词语,也看不到赞叹的字眼,但诗人惊喜陶醉的神态却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诗人的个人感受完全能为读者所理解和体验。 (廖七一) 绿
〔法国〕 魏尔伦 这儿是花与果,这儿是枝和叶, 还有一颗只为你跳动的心。 请别用白皙的双手把它撕裂, 愿你的明眸哂纳这谦卑的礼品。 我来了,全身还披满了露滴, 经晓风吹拂,在额上结成冰珠。 请容许我在你脚边歇一歇倦意, 在梦里的美好瞬间把倦意安抚。 让我的头枕着你青春的胸口, 我头上还留着你最后的吻声; 我企求宁静,在猛烈风暴过后, 你既睡了,让我也做一小会儿梦。 (飞白 译) 魏尔伦的《绿》就如同他另外一些描写自然事物的诗作一样,无疑“绿”是做为一个象征符号出现的。当“绿”作为一种给人以合谐、婉怡、青春、生命感觉的颜色从诗人笔端流出时,如“绿”般朗润、柔曼、鲜泽的爱意也便缓缓流淌出来。这乃是一支滴翠的“绿”色恋歌。 “这儿是花与果,这儿是枝与叶,/还有一颗只为你跳动的心。/请别用白皙的双手把它撕裂,/愿你的明眸哂纳这谦卑的礼品。”显而易见,诗人是在借一株“绿”,显现自己完完全全投入的爱情,投入花,投入果,投入枝,投入叶,投入一颗拳拳的心,“一颗只为你跳动的心”。“这儿”、“这儿”的排列使用,以极简明的语言符号造就一种投入的爽彻感:都在“这儿”,都献给你了,你便都拿去好了。这全然地奉献出自己正是“绿”超拔于一切颜色之上的品格特质: 绿是豪情的。 待春风吹过,你站在山的怀抱里,你站到草原的胸襟处,看那满山遍野、遍野漫山的青一色,那无私的“绿”的袒露,你便会读懂“绿”的生命的本质。因此,魏尔伦在感觉的调色板上,用“绿”调制爱的春光曲,可见是慧目慧心了。就这一份豪情的绿,就这一份豪气的爱,诗人希望拥有这一份的人,千万不要用手去接纳,不要“撕裂”弄伤了这一份给予,唯愿有心人敞开心灵的窗户,让这份爱消融进一双闪着激情的辉芒的眸子里。只一双“明眸”才不负了这“谦卑的礼品”。 诗的第二节较之第一节能给人以移动感,“绿”一步步走近,爱一步步走来的喜慰与兴奋全在一语“我来了”的呼告之中。款款走来的“绿”“全身还披满了露滴,/经晓风吹拂,在额上结成冰珠”。如此腴润,鲜柔欲滴,清新如晓风,清纯如冰珠。这样披莹洗翠的意象,无疑将诗人曲意表现的爱注入了活润的生机。“请容许我在你脚边歇一歇倦意,/在梦里的美好瞬间把倦意安抚。”是的,“我”累了,倦了,“我”早早踏上爱途吞晨风饮朝露,怀抱一颗渴求温情的心,而终于来到“你”脚下,终于寻求到宁和的栖地,终于可以做一个千年的好梦,终于可以在漫漫求索爱的旅路挽住一个“美好瞬间”。然而“我”却向“你”——“我”的爱轻轻唤一声“请容许”,十分的珍重,十分的小心翼翼,十分的谦婉。这样一份爱,一如“绿”本身,给人以无限的轻灵妙曼、雅逸幽柔,读来令人神怡心旷。 诗的第三节,“我”与“你”契合为一,绿与爱互渗互溶:“让我的头枕着你青春的胸口,/我头上还留着你最后的吻声”,这两句是全诗最温情的一笔,最诗意的意象,最撩拂人敏感神经的语汇排列,最美妙的画境。“你青春的胸口”,软柔如丝的青春气息结成一张温情的床,给“我”以甜润的安抚。“你最后的吻声宣示了最后的“宁静”。“我企求宁静,在猛烈风暴过后,/你既睡了,让我也做一小会儿梦。”经历过了,经历了腾越的青春激情。花果枝叶,心的跳动,风餐露行,青春的胸口,炽热的吻声,这一切情感的风景猛烈地吹过了,最后都归结为“宁静的梦”,“你”“我”都在甜蜜的沉沉中守住平静和谐的心灵,便守住了曾经拥有过的那个晓风露滴漫青流翠的绿色的清晨…… 《绿》极富象征主义特色。全诗由静至动又由动至静,让心灵始终在“绿”的意象之林中穿行,以至留连不归。诗中一个个绿的意象译释着激情的狂喜,生命的欢欣,感觉的陶醉,合谐的静谧。爱的绚丽详和的色泽便就这样从有灵性的“绿”中汩汩流出,流淌成潺潺的充满温爱的旋律。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便就这样契合了。象征派讲的正是契合。 在诗的情调上不能忽略的是,诗中始终渗透着那么一点忧郁的抒情,诸如“我企求宁静”可是“我”却只能“做一小会儿梦”,这种好梦难长的怅惘仿佛是诗中飘出的一声轻轻淡淡的叹息,将心灵的憧憬和想望笼罩上一种不安的气氛,读来让人心生感慨却不忍叹出,怕只怕惊扰了那“一小会儿梦”。 绿 绿lǜ❶绿色。《邶风·绿衣》一章: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毛《传》:“绿,间色。黄,正色。”朱熹《集传》:“绿,苍胜黄之间色。黄,中央土之正色。间色贱而以为衣,正色贵而以为里,言皆失其所也。” 《鲁颂·閟宫》五章: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朱熹《集传》:“朱英,所以饰矛。绿縢,所以约弓也。二矛,夷矛、酋矛也。重弓,备折坏也。” ☚ 绸缪 缀 ☛ 绿 绿lǜ通“菉”,草名,王刍。《尔雅·释草》: “菉,王刍。”郭注:“菉,蓐也。今呼为鸱脚莎。”郝懿行《义疏》:“此即今淡竹叶也。其叶如竹,花色深碧。”《小雅·采绿》一章: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毛《传》: “自旦及食为终朝。两手曰匊。”郑《笺》:“绿,王刍也,易得之菜。” ☚ 驒 楛 ☛ 绿读音l·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力玉切,入,烛韵。 上一条: 娽 下一条: 緑 绿读音l·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力玉切,入,烛韵。 上一条: 録 下一条: 緑 绿lǜ❶形容因缺乏营养、过度疲劳、极度恐惧等原因,而脸色青白无血色。〔例〕第二天,我要求下井。队长说我脸还是绿的呢,缓两天再说,不让我去。(十81.3.175)∣这位太太直骂街,小孩子吓得直哭,把窝心气得脸都绿啦。(全一85)∣“胡扯什么呀!”张全义脸上倒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心里却嘀咕开了。“瞧瞧瞧,脸儿绿了不是!”金枝咯咯地笑起来。(皇151) 绿〔lu〕 1.liol: ~衣服。eudliol. 2.mlob: ~叶。nux mlob. 绿luok5[luoɂ]发青 (的脸色) ![]() ![]() ![]() ![]() ![]() ![]() ![]() 绿〈隐〉旧时五金业指数目五。参“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 绿緑lù意思跟“绿(lǜ)”相同,用于“绿林”“鸭绿江”等词语。 绿緑*菉lǜ形容颜色像正在生长的草和树叶一样 绿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化丨~肥丨~洲丨~汀(ting)丨~篱丨~窗丨~阴丨~叶丨~豆丨~灯丨浅~丨嫩~丨碧~丨豆~丨草~丨翠~丨葱~丨青~丨水~丨黛(dai)~丨墨~丨浓~丨油~丨~茸茸丨~莹(ying)莹丨~油油丨青山~水丨灯红酒~丨花红柳~。 绿lù义同“绿”音lǜ,用于“绿林”、“绿营”等词语。 绿lǜ像草一样的颜色:绿色│草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 绿lǜ像草一样的颜色,有时用作动词,变成绿色。 绿lǜ像青草和树叶(茂盛时)那样的颜色。例如: 绿女。 绿lǜ绿色。《少司命》:“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姜亮夫通故:“此言诸此众草之绿叶素华,其芳菲菲来袭于予。” 绿lu另见lu。绿林 绿营 绿林大盗 绿林豪杰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lu另见lu。绿茶 绿灯 绿地 绿豆 绿肥 绿化 绿卡 绿篱绿林 绿盘 绿色 绿山 绿水 绿叶 绿阴 绿茵 绿藻 绿洲 绿竹 碧绿 草绿 葱绿 翠绿 黛绿1 淡绿 豆绿 湖绿 墨绿 嫩绿 品绿2 浅绿 青绿 深绿 石绿3 水绿 铜绿 新绿 油绿 绿宝石 绿菜花 绿葱葱 绿豆糕 绿豆蝇 绿帽子 绿茸茸 绿生生绿文化4 绿茵场5 绿茵茵 绿莹莹 绿油油 红绿灯 开绿灯 叶绿素 苹果绿 绿草如茵 绿肥红瘦 绿色壁垒 绿色标志 绿色食品绿色植物 绿水青山 绿叶成荫 绿衣使者 花花绿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娇红嫩绿 桃红柳绿 绿色和平组织 绿(一)lǜ (二)lù【辨形】右上是,不是彑、夕,下是氺,不写作水。11画。形声。 绿lu像春夏的树叶和草那样的颜色:红花~叶|青青的山,~的水|走到葡萄架下,眼前是一片~。注意“绿林好汉”的“绿”读lu。 绿女。 绿lǜ草木茂盛时的颜色: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离披。(六七·1635)竿竿青欲滴,个个~生凉。(十七—十八·396) 绿红;绿○红hóng(形)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绿灯|~花绿叶|~男绿女|~花还得绿叶扶。 ●绿lǜ(形)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肥红瘦|灯红酒~|万~丛中一点红。 绿lǜ〖名词〗 绿lǜ❶ 绿色,青中带黄的颜色。《诗经·邶风·绿衣》:“~兮衣兮,~衣黄裳。”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如蓝,能不忆江南?” 绿*緑△;菉(一)❶C2CC 绿色 绿色绿(鹦绿;鹦哥绿) 艾 青(青光;青绿;堆~) 柳色 鸭头(鸭头青;鸭头绿) 钱神 ☚ 绿 带其他色的绿 ☛ 绿 绿绿而稠密:绿茸茸 另见:绿叶 蔬菜 ☚ 绿 绿色 ☛ 绿/绿色/带其他色的绿/鲜绿/青翠/碧绿/深绿色/青色 ☚ 深蓝色 绿 ☛ 绿綠lǜ力玉切,入烛。 绿 《绿》lu现代散文。作者朱自清。创作于1924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与《荷塘月色》合称为《散文二篇》。由于作者在当时大革命形势的鼓舞下,思想上勇于进取,所以,表现在《绿》中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与《荷塘月色》正好相反。 ☚ 荷塘月色 沉沦 ☛ 绿菉㊀ lu ❶像青草和树叶(茂盛时)那样的颜色。如:青山绿水,红花绿叶,绿茶。 绿(綠)lù ❶ [书] (荩草) hispid arthraxon 绿(綠)lǜ (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green: 嫩 ~ light [soft] green; 浓 ~ dark green; ~ 头巾 green scarf 绿lǜ❶ 绿lù❶ 绿緑(11画) *绿(緑)lù11画 糸部 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词语。 *绿(緑)〔菉〕lǜ11画 糸部 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茶|草~|~色植物|红花~叶|青山~水。 绿緑菉lǜ战国以来的形声字。有从草头、录声的,有从糹(mì,丝)旁、菉声的。 小篆从纟(糹),录声。韵变如虍虑、盧驢例。指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成的颜色。如:红花绿叶。《说文》以小篆“菉(lù)”字为草名,叫王刍,现叫荩(jìn)草。近代现代用作绿豆的绿。现以菉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用于“绿林”时读lù,同声旁“录”的今音相同,保持较古的元音,本是人声。ü韵是近代变音,如驴、虑韵例。绿林原指西汉末年聚集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绿緑★繁◎常★常緑,形声,从糸,录声,本义读lǜ,绿色,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又读lù,用于“绿林”(指聚集山林中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团伙)“鸭绿江”(水名,中国和朝鲜两国之间的界河)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绿”。 【辨析】 绿/蓝/青/碧/苍 见333页“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