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综合财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综合财政社会主义国家对全社会财力总量及其结构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的总称。如中国1989年由于预算外资金迅速增加,达2658.8亿元,相当于国家预算内(国内部分)的95.3%,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中,国家预算投资占8.3%,银行贷款占17.3%,利用外资占6.6%,单位自筹和其他投资占67.8%。这种情况下,客观上要求从综合财政的角度来平衡全社会资金。 综合财政社会主义国家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对全社会的各种财力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实行有计划的分配和管理的一种财政管理形式。它所体现的是包括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不同分配主体的社会总财力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综合财政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全社会的各种财力的总量,使其达到收支平衡,避免国民收入的超分配,从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此基础上,制约和引导社会财力形成合理的补偿、积累和消费以及其他重大比例,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综合财政的范围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预算外资金等各项社会财力。综合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综合财政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督;(2)为实现综合财政计划所配套的各项宏观政策的制订、协调、运用和实施。搞好综合财政工作,必须十分重视预算外资金的分配与管理。要从全局出发,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指导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方向,组织和筹集社会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组织资金分配的综合平衡。 综合财政Comprehensive Finance对全社会财力总量及其结构进行综合平衡、宏观调控和分配使用的总称。资金范围广义上包括国家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集体所有制单位资金、居民货币资金、可利用的国外资金等;狭义上仅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作用是: 综合财政 综合财政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财力进行综合计量、分配、制导所形成的各方面关系的总和。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就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在财力综合分配与计量方面作了重要尝试。通过平衡财政收支,平衡通货吐纳,平衡物资供求,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便医治了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严重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随后,我国在积累和消费、农轻重、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等重大比例关系上加强财力的综合分配,促进协调发展。1960年,国家曾决定编制综合财政计划,强调从国民经济的全局,综合分配国家财力。综合财政的范围客观上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国家为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从当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集中、分配和使用的那部分预算内资金; (2) 国家为调动地方、部门和国营企业的积极性,而分散给它们自主使用的那部分财力,即预算外资金; (3) 国家为促进生产,搞活流通及发展金融而使银行拥有的那部分信贷资金; (4) 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民族经济而筹集举借的外债以及其他外汇收入; (5) 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而留在集体企业内部的那部分资金;(6) 沉淀和分散在城乡居民手中的那部分资金及个体经济内部的生产发展基金。 ☚ 教育投资 综合财政计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