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的种类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维生素D除外)。所以,尽管人体的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毫克或微克计算,却必须由食物供给,否则就会出现缺乏病。维生素与其它营养素不同,它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但却担负着重要的代谢调节功能。维生素的名称,一般是按其发现的先后,在“维生素”之后加上A、B、C、D等大写字母,并在字母右下方注以1、2、3等数字来命名,也有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特点或生理功能而命名的。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差异很大,通常按溶解性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等,它们不溶于水,而能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如苯、乙醚、氯仿等)中,在食物中,它们常和脂类共同存在,它们在肠道的吸收也与脂类的吸收密切相关,当脂类吸收不良(如胆道梗阻或长期腹泻)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大为减少,甚至会引起缺乏症。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储存,如果大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由于排出较少,在体内大量蓄积,会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B2、B6、泛酸、生物素、叶酸、B12)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在体内通过构成辅酶而发挥代谢调节作用。与脂溶性维生素不同,水溶性维生素都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体内不能储存,多余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均从尿中排出体外,当机体饱和后,摄入的水溶性维生素越多,尿中的排出量越大。水溶性维生素几乎没有毒性。